3年3.87亿元!儋州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稳定脱贫产业先行
稳定脱贫,产业先行。近年来,儋州秉承着这一理念,千方百计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大力发展扶贫产业,为全市贫困户脱贫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2018年-2020年,儋州市投入扶贫资金3.87亿元,落实项目384个,带动贫困户8万多户,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意愿的低保户产业帮扶全覆盖。
抓项目实施,落实项目384个
根据儋州市农业农村局统计,儋州市2018-2020年共落实项目384个。
儋州市农业农村局党委设立市农业农村局产业扶贫办,安排4名干部专职开展扶贫工作。该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月深入镇、村、产业基地,指导解决产业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抽调种植业科、畜牧业科等12个科室负责人成立6个产业扶贫督察工作组,深入全市16个镇具体开展产业扶贫调查研究、统筹协调、督导督查工作。
根据统计,2018年,儋州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15亿元,落实78个项目;2019年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33亿元,落实91个项目;2020年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39亿元,落实215个项目。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意愿的低保户产业帮扶全覆盖。
儋州桑叶种植基地。儋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落实扶持政策壮大集体经济
在产业扶贫扶持政策上,儋州市出台《儋州市贫困户发展产业奖励实施方案》对全市家庭经营性纯收入超过4000元的贫困户,按照每户100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二是出台《儋州市天然橡胶产业脱贫工程保险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和《儋州市支持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实施方案(2020年-2021年)》落实贫困户天然橡胶价格保险和贫困户天然橡胶价格期货保险;三是出台《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就业和带贫企业合作社补贴奖励工作的通知》,争取市财政补贴资金624万元,用于疫情期间贫困户主动复产自救和对正常运营且带动贫困户发展的扶贫企业和合作社一次性生产补贴。
儋州市按照“五个一”庭院经济发展思路,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工作,引导贫困户发展黄皮、凤梨、百香果、榴莲蜜、矮化椰子、儋州鸡等周期短见效快的种养业,选定大成镇新风村委会朝拱村、南丰镇松门村委会龙眼村、兰洋镇番新村新华村、王五镇东光村委会优泮村、东成镇洪山村委会大榻村、新州镇大屯村委会大屯村等6个自然村作为省级庭院经济扶贫示范村建设。儋州市还出台《儋州市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扶持方案》,在2018年安排了1810万元的基础上,2019年继续安排1950万元,对36个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给予支持。
儋州鸡养殖基地。儋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开创两大创新举措提升扶贫质量和成效
为进一步完善产业扶贫项目利益联结机制,儋州市还积极探索实施产业扶贫资产收益采取差异化分配模式,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差异化分配方案,将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贫困程度进行ABC三类分类分档,重点向有老弱病残等家庭特别困难的人员倾斜。对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生产劳动和学习技术以及人居环境整治等约定事项的贫困户,作为收益分红的前提条件,按照“7(差异化分红)+2(奖励激励分红)+1(村集体分红)”分配模式,引导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智志双扶,激发贫困群众立足自身实现脱贫的信心和决心,有效提升全市产业扶贫质量和成效以及群众满意度。
针对全市约3万亩撂荒土地,由儋州市乡村振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按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采取土地流转+产业导入、土地整治、土地流转+土地整治+产业导入等3种模式,加快推进低效农用地和撂荒地整合流转。创新农村资源要素整合模式,促使沉积多年的“老资源”焕发新活力。
儋州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儋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因地施策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
儋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儋州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抓好“6+3”特色扶贫产业建设。支持土地有序流转与规模经营,促进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
同时,大力发展与低收入农户增收关联度高、可持续性强的产业项目,帮助低收入人员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真正实现由“输血”帮扶向提升自身“造血”能力转变。
在充分考虑低收入村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基础上,儋州市将扬长避短,努力构建符合地方实际、发展前景较好、一二三产业深入融合的产业体系,切实增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潜力。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量化股权,通过资产资源的出租、入股、联合开发等形式,增加低收入村农民财产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