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出实招矢志打赢脱贫攻坚战
儋州出实招矢志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长短结合”兴产业摘贫帽
“我两个儿子今年上大学所需的2.6万元学费,有相当一部分就靠它了!”10月11日下午,望着蚕房里一床床挂满木格子的雪白蚕茧,儋州市王五镇光村贫困户杨土助充满期待。
去年,在当地政府帮扶下,杨土助从以前的种甘蔗为主转变为种桑养蚕的农户。他砍掉甘蔗,和妻子一起种上了三四十亩桑树,养起了蚕宝宝。“去年底迄今共收获蚕茧249公斤,收益8964元。”他说,种桑养蚕有政府帮扶引导,而且蚕茧全部由海南上谷茧丝绸公司负责保底收购,农户收入有保证。
这是儋州在脱贫攻坚大硬仗中出实招、下实功、求实效,确保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的佐证。
“判断贫困户是否脱贫,收入只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还必须做到‘两不愁三保障’。比如有的贫困户收入达标了,但孩子辍学在家;有的贫困户吃穿不愁,但还住在危房中,这样都不能算真正脱贫。”儋州市委书记严朝君说。
为此,在全面摸清全市贫困家底的基础上,儋州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通过发展种桑养蚕、蛋鸡养殖等“长短结合”的产业扶贫项目,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当下贫困地区的增收问题,也给未来的持续增收创造了条件。
“长短结合”
种桑3个月可养蚕 20年内收入稳定
如何才能尽快让贫困户的腰包鼓起来?在儋州市委、市政府看来,关键在于找准“贫”根、抓住“困”源,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十一”黄金周期间,木棠镇薛宅村村民薛良杰一直留守村中照料好三角梅。今年年初,在镇政府引导和海南铁汉生态农业公司带动下,他一口气发展了8亩三角梅,由该公司包投资、包技术、包回购。“按每盆卖5元算,这茬三角梅至少可以挣到4万元,而超出保底收购价5元以上的利润,农户和公司将六四分成。”他说,像他这样依靠产业增收的农户不在少数。
海南上谷茧丝绸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在儋州栽桑3个月即可养蚕,当年亩产平均实现销售收入2400元左右,第二年实现销售收入4000元左右,第三年至第二十年(管理水平好的桑树寿命可达三十年)实现亩产平均销售收入7000-8000元。
目前儋州已在东成、木棠、中和等镇带动贫困户种植三角梅40多万株,年内将达100万株。该市计划总投资10.75亿元,种植桑树10万亩,现已在王五、木棠、雅星等镇种植3600亩。
因地制宜、因村(人)施策,上马“长短结合”的产业扶贫项目,已成为帮助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法宝。
“四级包干”
3年换人不换户 不脱贫不脱钩
10月11日,儋州市纪委干部、市驻东成镇工作队队长邓大志,东成镇宣传委员符发翰等,到该镇流坡村上班。这是10月8日全市扶贫攻坚推进会召开后,他们又一轮的连续多天进村入户。此轮任务,是恢复流坡村被水淹没后的三角梅基地。
“8日迄今,流坡村三角梅基地每天都有干部报到,进行除草、清理废弃地膜。”邓大志说,按照市里面制定的扶贫新规,在帮扶责任驻村制度上,每周四至周六共3天,全部帮扶责任人落实驻村制。
儋州专门制定了干部帮扶“四级包干”责任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包片包镇包村包户、市四套班子其他领导包镇包村包户、部门领导包村包户、一般干部包户),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和帮扶责任人,一包3年,换人不换户,不脱贫不脱钩。
今年3月,儋州还从市直机关各单位抽调160名干部,组成16支扶贫驻村工作队,每队10人,驻村扶贫1年。
“为加强帮扶责任人和贫困户的关系,市里面还制发了《帮扶责任人入户访谈本》,规定帮扶责任人每月至少入户访谈两次,每次访谈记录都要有村干部和贫困户签名,访谈掌握信息要及时向镇和驻村工作队反馈、研究解决,做到有访谈有记录有回音,让贫困户心中有本明白账。”儋州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
而在10月8日召开的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儋州强力推出系列应对举措,确定了相应的整改期限。凡是不落实责任造成后果的,将坚决问责,给予免职和党纪政纪处分。
今年3月,打着背包,提着水桶,揣着毛巾,驻村扶贫干部吴有君、梁伟巨从城区来到了中和镇,一晃就是半年有余,唯有节假日才回家。“半年多以来,我们忙着走访调查扶贫户家境情况,协助镇干部发放生产生活物资,参与抗洪救灾和重建工作等。”吴有君说,虽然很忙,但感觉到很接地气,也很充实。
“扶贫干部每天都早早就到村里面,积极为我们解难题,有的干部甚至说‘不脱贫不回城’。”东成镇茅坡村村民羊位华说。
“杆杠式”帮扶
成立小贷担保公司 发挥扶贫倍增效应
“咯咯哒——”在一阵欢快的鸡鸣声中,一群站立在树枝上的山鸡开始了大合唱。大成镇可好村村民曾正霞养殖的山鸡,成为村中一景。在担保贷款撬动下,一笔笔小额信贷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杠杆作用。
除却曾正霞依靠小额信贷养殖山鸡,王五镇峨阳村的谢寿月种起了黑皮冬瓜,南丰镇石井村的蓝彩珍养起了蛇。目前儋州共有数百户贫困农民因得到小额信贷扶持,有了稳定增收的产业依托。
为解决贫困户发展脱贫项目资金制约问题,儋州成立了政府性的扶贫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并注入2000万元担保金,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每户贷款额度5万元。
“截至目前,仅在木棠镇,儋州扶贫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共为306户贫困户放贷632万元,促进了产业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儋州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
“杆杠式”扶贫资金不仅在产业扶贫上发挥了倍增效应,同时还在危房改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前,儋州决定对D级危房贫困户在原来补助3万元的基础上,另外增加2万元补助,对全市1188个贫困户危房户增加投入2376万元,并为贫困户提供担保,向金融机构贷款建房;此外,该市今年共补助各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6349人,补助金额近2000万元;投入940万元对贫困人口实行医疗补助等。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儋州矢志打赢脱贫攻坚战。(记者 梁振君 易宗平 见习记者 林晓君 通讯员 张琳 林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