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修缮保护 海口一批古建筑古遗迹重获新生

14.07.2019  10:40

    当下,各地古镇、古村落成为旅游休闲的热点目的地,对古建筑的修缮保护也成为文物保护领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海南文物保护工作有着长足进步,自2017年以来,海口以河域历史文脉追踪作为古建筑、古遗迹的保护起点,开始了大批古建筑的修复保护工作。

    具有悠久历史的文物古建筑不仅仅只是老房子,其体现的是民族传统、民族智慧。有专家称,保护好文物古建筑,就是尊重历史。让古建筑发挥新活力、获得新生命,成为当前文物保护的主流。

    ——编者

  烈日当空,海口美舍河流域两岸郁郁葱葱,仿佛是一条城市跳动着的脉搏,两年多来海口市对这条城市河流的整治,让一条有关历史的文脉也跟随着流淌了出来,河流两岸有关“”的古建筑,逐步出现在海口老百姓的面前。它们以或斑驳、或残缺、或逐步消逝的状态,在高速发展的城市进程中渐显落寞。几近淹没于历史尘埃之中的古建筑、古遗迹,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究竟该何去何从?

刚刚重建封顶的明昌塔。

   A

   明昌塔,琼州第一塔从“残骸”到重生

  这是一座紧挨着时髦的现代中心城区的古建筑——明昌塔。它古朴古韵,靠近城市CBD核心圈,现代与古韵相交的视觉冲击感令人瞩目。即便是重新建设于城市的中心区域,这里的老居民还是很乐意将寸土寸金40多亩的土地,让给这处“古老的印迹”。

  7月初来到位于国兴大道美舍河西岸时,正值天气特别炎热的时候,重建的明昌塔已经封顶了,工人在施工,附近夏瑶村居民主动为工地工人们送来了矿泉水,感激他们顶着酷暑施工。对这座塔的修建,本地老居民可谓饱含期待和深情。

  的确,这座塔,给世世代代居住在周边的老百姓,留下了数百年的记忆。《琼山县志》载,明朝万历年间,琼州知府涂文奎、给事中许子伟(系海瑞的学生)为振兴文风,在塔光村(现为塔光社区)、下窑村(现为夏瑶村)一带募建明昌塔。1597年,明昌塔建成,34米高,算是明代在琼北地区最高的宝塔。它与当时的五公祠遥遥相望,登上塔顶可以举目望海,被人们称为“琼州第一塔”。

  400多年间,这座建筑几经沧桑变故,遭遇过琼州大地震,以及日军侵琼时期的强拆,后逐渐淹没于历史的烟尘,明昌塔只遗留了“残骸”(包括“观文成化”和“臣许子伟稽首敬祝”两块残碑),但相关历史材料和文学作品保存较完好。

  明昌塔的重建,在一定程度上是本土居民对古建筑保护发出的一种强烈映射。近年来,当地许多社区居民强烈要求修复重建明昌塔,甚至在两年前有300多名美舍河周边居民联名致信海口市委、市政府,呼吁重建明昌塔。

海口天后宫。

   B

   古建筑,“还有多少可以重生?

  古建筑,从定义上来看,主要是指殿宇、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今天的人们,逐渐泛化古建筑的范围,将目光逐步从古建筑扩展到了古遗迹。饱经历史的古建筑、古遗迹往往“命运多舛”。战争时期有数不清的古建筑毁在了战火之中,和平年代社会快步发展推进,城镇化速度的迅猛使得可用土地越发稀少,曾经占着“黄金地段”的古建筑,也一度面临被蚕食的境地。“存数不多的古建筑能保存下来已实属不易,海口能够有勇气和担当在稀缺的土地上重现古建筑,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一位不愿具名的海南文博专家这样对记者表示。

  2017年以来,海口以河域历史文脉追踪作为古建筑、古遗迹的保护起点,开始了大批的古建筑修复保护工作。五公祠、海瑞墓、丘濬墓、秀英炮台、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儒符石塔等3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环境改造和展览工程,或在建中,或已工程完工,昭示着当地政府对古建筑保护的决心。

  海口市文物局局长王大新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海南解放后至今60多年的时间里,各级财政投入海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十分有限。尽管海口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文物工作,文物保护经费有所增长,但文物总量大、历史欠账仍非常多。这些岁月之中的海南宝藏,究竟会有什么样的重现时间表?许许多多渴盼和焦灼的目光都在期待。

秀英炮台。

   C

   古建筑保护,“路漫漫而修远

  统计显示,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海口不可移动文物有1560处,占海南全省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26处130个点,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8点,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59处,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63点。对于文物保护和修缮,与过去相比事实上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相对的快步期。

  截至目前,海口已完成铁桥、宣德第、鼓楼、起云塔、常驻宝塔、镇琼炮台、邢氏祖祠、云氏会馆、珠崖郡治遗址(六神庙)、黄篪墓、福兴楼、三槐书院等3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和修缮方案编制。同时,聘请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和团队,完成五公祠、海瑞墓、丘濬墓、秀英炮台、天后宫、西天庙等5处文保单位的陈列大纲编纂工作,为陈列设计和展陈创新创造了条件。

  为了改变海口市建成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多数未设置专门机构或者指定机构、专人负责管理的尴尬状况,海口市文物局下发《关于明确建成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的通知》,划定了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26处130个点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今年以来,琼海关旧址立面修缮、明昌塔复建、邢氏祖祠修缮都在抓紧进行,这些古建筑计划年内均可完工。五公祠、海瑞墓、丘濬墓、秀英炮台展览项目同时在实施,府城鼓楼、镇琼炮台修缮工程已经进场,西天庙、起云塔修缮方案已经获批。在今明两年完成上述项目后,海口市域内的重要或濒危的国有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护工作将可以基本完成。

  保护,不仅仅是固化的,更应该是活态的。王大新表示,近年来,海口市一直在探索将文物景区的建设与城市区域改造提升相结合,利用城区改造大环境来带动文物的修缮保护,又以文物景区的建设、完善,来提升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深度发掘文化内涵,创新展陈方式,充分拓展利用,进而擦亮城市的文化名片。红色旅游线路、骑楼街区线路、府城街区线路、传统村落线路、美舍河文化寻踪线路以及清官廉政文化线路等,在不久的未来,最终都可以实现对文物资源的活化保护与利用。(海南日报记者 杜颖)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