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抢救性”保护黎锦技艺 传承人5年翻10倍
新华网海南频道6月13日专电(记者 赵叶苹)为迎接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海南将自14日起举办为期一周的黎锦技艺保护成果展,并举办第五届海南省黎族织锦大赛。
据悉,自2009年该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海南黎族纺染织绣技艺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传承人从5年前不足1000人增加到如今的1万多人,有效改善了其濒危状况。
黎锦技艺到21世纪初期曾处于濒危边缘。2009年时,掌握这一技艺的人数已不足1000人,且多为年过七旬的老人,掌握双面绣技艺的屈指可数。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主任邓景华说,黎锦作为黎族人民的生活用品,主要通过家庭母女传承方式延续发展,极易受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为了传承黎锦文化,海南省制订并落实了黎锦技艺保护五年规划。
近5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逾5000万元抢救,大大超过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诺的500万元保护经费,主要用于传承人的培养、传承活动及培训、传习馆建设、原材料生产基地建设、传承村建设、项目资料的整理建档及数据建设、实物的征集、扶持教学等。
通过给予代表性传承人传习活动补助,传承人收徒授艺、举办培训班、开展传承活动等方式,有效调动传承人积极性。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每年可获得中央和省级财政1.5万元补助。一些市县也给市县级传承人发放补助,如五指山市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三亚市每人每年补助6000元。目前全省9个民族市县共有黎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05人,掌握黎锦技艺的人数超过1万人。
海南省文体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处长刘实葵说,在传承人传艺带徒的同时,海南还将黎锦技艺纳入学校教育,在中学开设选修课,在职业学校开设黎锦技艺班。同时推动黎锦技艺的生产性保护,通过“项目+传承人+基地”“传承人+协会”“公司+农户”以及合作社等方式生产黎锦,使之成为群众致富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