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发展推动海南绿色崛起
以绿色发展推动海南绿色崛起
——专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夏锋
■ 本报记者 单憬岗
“‘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海南要在充分认识自身生态优势的同时,把握机遇、加快谋划发展。”中改院院长助理夏锋今天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要求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我省要紧抓机遇,创新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这是海南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海南努力争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范例的历史担当!”
生态环境是海南最大优势
2013年,习近平视察海南时强调,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为什么生态环境是海南的最大本钱、最大潜力?”夏锋说,在新的发展阶段,我省优良的生态环境蕴含巨大内需潜力,是“十三五”我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
从全国大势来看,经过37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从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新阶段。在生存型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吃住行等基本生存问题,基本方式是做大GDP,由此也产生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进入发展型新阶段,广大民众、尤其中等收入群体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开始全面快速增长。调查显示,94%的城市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产品和服务多支付45%的费用。
夏锋说,五中全会提出“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近5年来全国对我省绿色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来我省买房和旅游都主要买的是生态环境。我省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越发珍贵,蕴含着巨大的消费和投资潜力。例如,我省的温度、气候和空气全年都适合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治疗,因为我省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省会海口就能达到200个/立方厘米。
如今,到我省过冬、避霾深呼吸成为旅游消费新时尚,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老年人在我省过冬时间由短期向中长期过渡,消费结构由吃住行等低端消费向养老服务、康复护理等中高端消费升级。夏锋初步估算,“十三五”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人口规模将扩大到6亿,若其中每年有5%来我省消费,将每年创造约600亿元的收入。绿色消费将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十三五”我省实现绿色崛起的最大后发优势。
构建海南特色绿色发展方式
“如何释放巨大的绿色增长潜力,把海南生态环境优势变成现实经济竞争力?”夏锋认为,关键在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我省特色、绿色发展方式。
首先,要加快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五中全会提出的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预计“十三五”健康产业产值规模将达到14万亿-16万亿元,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健康服务业市场。
独特的生态环境赋予我省发展医疗健康产业的天然优势,而医疗健康产业也被列为我省十二个重点产业之一。“十三五”期间,加快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将影响国际旅游岛发展全局。以房地产开发为例,未来房地产的本质是健康服务,若把健康服务、健康管理、康复护理融入其中,将明显提升传统房地产的品质和使用价值,从而盘活空置房地产,提高我省房地产业抗风险能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高端人才短缺是我省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我省电商中高端人才直接缺口达2万多人,间接缺口5万多人。夏锋在调研中发现,很多IT人才都表示,若子女教育、家人健康医疗能得到保障,将考虑来我省创业。因此,加快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还能进一步增强我省吸引力,吸引更多中高端人才来投资创业。他建议,把医疗健康产业作为“十三五”国际旅游岛升级版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的重要任务,使医疗健康产业成为我省的一张“王牌”。
“加快热带绿色农业发展也是海南绿色产业的重要抓手。”夏锋说,五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但绿色食品供给不足,2012年经认证的绿色大米产量仅为同期全部大米总产量的5.5%;绿色猪肉产量仅为同期猪肉总产量的0.36%。由于我省有着清洁的土壤、空气和水资源,近年来全国对我省热带绿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我省要适应这一趋势,关键在于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我省优势产业和经济强项。
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也是我省的必选项。五中全会提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这将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我省蕴藏着巨大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要抓住我国“能源革命”的新机遇,加快发展低碳产业,重点扩大新能源基础设施和技术研发投资,使低碳经济逐步成为我省经济增长新动力。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
五中全会提出“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夏锋认为,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我省的实践来看,不实行严格环境约束和制度安排,试图在现行体制下通过常规的方法来治理环境,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容易增大治理难度。
“从综合因素看,海南最有条件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试点省,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新路,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夏锋认为,这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实施,除了进一步加快和加强我省已经在实施的生态红线,产业准入、提升、退出机制和环保管理体制改革外,还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着手。
一是加快建立资源产权制度。对全省域范围内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矿产等自然资源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实行矿产资源严格审批制度,依法加强对矿产资源的集中管理,不再审批新增金、钼、钛等矿产资源开采权。
二是加快推进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试点。尽快出台排污权和碳交易试点方案,出台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形成“谁污染谁付费、谁减排谁受益”的市场体系;颁布城镇生活垃圾收费管理办法,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开展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
三是探索开展资源环境税试点。积极争取我省先行开展资源环境税试点;利用特区立法权,研究出台《海南环境税征收条例》;在我省选择防治任务繁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逐步扩大征收范围,以此作为建立“环保专项基金”的重要来源。
四是探索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新体制。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中转、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建立“农户—村组保洁员—乡村环保合作社”的农村环保自治体系和“以市(县)为主、省级补贴、镇村分担、农民自治”的运行机制;成立农村环保投资公司,作为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期投融资平台;引进企业投资,形成“企业+养殖户”、“环境治理+资源利用”模式。
五是大力培育生态文化。编制和印发《国际旅游岛中小学生态教育指导纲要》、《国际旅游岛生态教育读本》,创造“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生态教育模式,使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生活习惯。
(本报海口11月12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