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高考:从煮鸡蛋到“爱心餐”

08.06.2014  11:37
两代人的高考:从煮鸡蛋到“爱心餐”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父母精心准备的荤素搭配的营养餐

         海口网6月8日消息 (海口晚报记者 杨杰)7日上午9点,2014年高考正式拉开大幕。3天时间中,梦想与希望齐飞,奋斗共拼搏一色,又将有莘莘学子背负着青春的理想与家人的期盼,战士般走进这场战役中去。高考,这个被视为通往梦想的阶梯,至今已走过了37年的风雨路。这一路上,它见证了37场智慧的搏斗,它亲历了37回灵肉的煎熬,它记录了37次青春的悲欢。它年年罩起许多年轻的心灵,撑起许多辉煌的理想,也网住许多难以忘却的回忆。

        尽管被烙上了不同的时代印记,但每当高考来临的时候,总能唤醒许多人的记忆。这并不需要什么理由,只因它曾激荡着那么多人的命运和未来。7日上午的海口一中高中部考点外,多位考生父母———曾经的“高考人”,回忆起往昔高考经历,成败得失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煮鸡蛋VS“爱心餐

        “我1982年参加高考,并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送女赴考的家长陈佳亮打开了话匣子。“那时刚改革开放,各方面条件还很差,宿舍里跳蚤、虱子、蚊子、老鼠、苍蝇司空见惯。

        最让他“耿耿于怀”的莫过于“油水问题”。当时全国实行“凭票购买”,每人每月只能买到几斤猪肉。“作为海南人特色饮食的年糕,一年最多才能吃到两三次,一盘炒鸡蛋会分两天吃。”他告诉记者,自己当年的高考“营养餐”就是4个煮鸡蛋,还是父母“克扣”妹妹伙食来的。

        谈到现在考生的饮食,陈佳亮用“天壤之别”来概括。他打开了给孩子准备的饭盒:白灼虾、炖排骨、清炒地瓜叶、冬瓜海白汤,还有西瓜和菠萝。“这样的伙食标准,要是在我们那个年代就是‘满汉全席’。

        记者打开了多位考生家长带来的高考“爱心餐”,无一不是荤素巧搭配、色香味俱全。“我没上过大学,所以盼望着子女能圆两代人的高考梦。”家长蔡清雄说,现在唯一能做好的就是保障好孩子的饮食起居。

         考一人VS“烤全家

        不知从何时起,高考就成为了“高烤”。作为“旁观者”的考生家长,显然要比“当局者”的考生更为“难熬”。考前营养搭配套餐,考中锲而不舍地陪考,考后奔波咨询专家填报志愿情况……而受访的考生家长周春茂却说,当年的考生,都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记得当年参加考试,出门前爸妈就嘱咐了两句话:注意安全、好好发挥。

        周春茂说:“当年在考前一天,我骑着自行车自己去看考场,考试也是一个人去。考试期间,家人和往常一样对待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照顾。社会上也没有像现在这么重视,像禁止在考点范围内鸣笛,急救、消防、公安等守候在考点……这在当时是无法想象的。

        在一中考点外,还有多位年老者身影,摇着扇子蹲坐在小板凳上,翘首以盼着考试结束。杨阿伯告诉记者,儿子当年参加考试时也没这样陪考过,现在反而要陪孙女日晒雨淋坚守三天。“儿子媳妇都不同意陪考,是我自己悄悄来的,没办法,隔代亲。

         独木桥”VS“阳关道

        “如果非要拿过去和现在的高考做个对比概括,那应该就是独木桥和阳关道的区别。”陈佳亮说,自己当年的高考录取比例仅为一比二十多,也就是一百个考生中最多只有六七个能被大学录取,是真正意义上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2001年全国高考实行扩招后,高考录取率逐年上升,到现在可能达到了百分之七八十,大部分考生都能过关入学。

        “那时候的考试题目都很浅显、简单,甚至都没考查到几何。而现在的考题别说做,光看题干就觉得‘头皮发麻’。”周春茂表示,“那个时候我们没有任何复习卷子,连复习参考书都奇缺。不像现在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复习材料堆积如山。”更让他记忆犹新的是,高考开放之初有的地方实行的还是公社或大队“推荐制”,介绍信就是准考证,考试完后收到体检通知就是录取通知书。“在那个特殊岁月的年代里,老少同场竞技是一道特殊的风景。考试完后,很多考生就要马上赶回家继续做农活。而现在,高考结束后考生可以尽情狂欢,看世界杯、同学聚会、旅游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