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现一只鸟引联合国关注 嘴鹬比大熊猫还要稀少
“昨天在新盈湿地公园里拍到了勺嘴鹬!”“很难得啊!”“太棒了!”……4月7日一大清早,在“海南观鸟会”的微信群里,一则拍摄到勺嘴鹬的好消息让鸟友们欣喜若狂。勺嘴鹬是全球性极危鸟类,这是海南第三次记录到这种鸟类。这一消息当天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官方公众号转发。
整理照片时惊喜发现勺嘴鹬
与往常一样,4月6日早上,(儋州)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的护林员罗理想骑上摩托车,带着简单的记录设备,早早下到东场村做日常监测。村里有片池塘今年被海南观鸟会承包下来作“水鸟生境管理试验”,一方面学习香港米埔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在摸索更符合新盈这片生态环境的管理模式。
隔着不到50米的距离,罗理想看到滩涂上有不少鸻鹬在低头觅食,无非就是蒙古沙鸻、红脚鹬、青脚鹬、中杓鹬、环颈鸻、金眶鸻这些常见的鸟儿。当天又是省林业厅的领导及专家下湿地检查并指导工作的日子,他掏出相机记录了几张,便匆匆赶去集合地点。
一整天忙碌的工作之后,深夜降临,罗理想才腾出时间打开电脑整理当日的记录照片,左看看,右看看。突然,他发现滩涂里的这群鸟儿里面,竟然有一个小小的呆萌身影,它腿短,背部披着灰白色纵纹,胸腹部洁白,白色的眉纹非常明显,最重要的是,它的嘴巴是一个扁扁的勺形。
“这是勺嘴鹬!”罗理想握着鼠标的手顿时有些颤抖,他无法抑制内心的狂喜,连夜便将照片发到鸟会群、GEF项目群、有理想的朋友群……大家看到照片后顿时炸开了锅,惊喜的原因只有一个:勺嘴鹬极其珍贵。
勺嘴鹬比大熊猫还要稀少
据香港嘉道理驻海南保育主任、“海南观鸟会”权威卢刚老师介绍,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勺嘴鹬目前在野外存留的数量可能仅有不到100对,远低于大熊猫的数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保护现状由濒危提升到极危。“极危”动物就是极度濒危的动物,一种仅次于“野外灭绝”的等级。
据介绍,就目前来说,对勺嘴鹬数据最大的空白是迁徙路线不明确。它们先集中从西伯利亚东北部出发,每年的春季及秋季,勺嘴鹬会飞至东南亚的湿地过冬,迁徙期间会经过江苏、海南、广东等地,广阔的滩涂湿地是它们的觅食盛地。
身形娇小的勺嘴鹬,即便是成鸟的体型也不过15厘米左右,还不及成人的手掌大,而且与它们生活习性相近的鸟类有好几种,要在滩涂上找到混迹其中的它们实属不易。
在海南,算上这一次,有证据可考勺嘴鹬的记录仅有三次:2009年1月,英国观鸟者Paul I.Holt和他的助手王青育在海口市海甸岛美丽沙吹沙填海工地上发现一只勺嘴鹬,那是首次在海南境内记录到勺嘴鹬的踪迹,第二次则是2011年在东方市昌化江口。
据了解,保护勺嘴鹬的繁殖地、迁徙停息地和越冬地,对整个勺嘴鹬种群的存亡起到关键作用。此次发现勺嘴鹬的(儋州)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会(UNDP-GEF)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的项目点之一。近年来,在省林业厅、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和GEF项目等单位的努力下,通过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加大物种保护力度、探索社区共管方式等举措,不断推动该地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今年,在深圳红树林基金会和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的支持下,海南观鸟会已着手在该地开展“水鸟生境管理试验”行动,摸索更符合新盈湿地生境的管理模式。
“真没想到我会发现勺嘴鹬!”
罗理想,海南临高人,今年40多岁,是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的第一批护林员,至今当护林员有10年时间,多年的护林员工作让他对物种的识别本身就非常敏感。2013年开始参与UNDP-GEF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培训,跟着GEF项目经理周志琴学习监测,2015年开始跟着卢刚老师观鸟,进步神速,近期一直在不断刷新个人的鸟种记录。
罗理想介绍,在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他以前监测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等一些鸟类,去年他跟着卢刚老师学习时,卢刚老师跟他们提到过勺嘴鹬,所以之后他也注意监测看有没有勺嘴鹬。
“但说真的,我真没想到我会发现勺嘴鹬!”时隔一天说起此事,罗理想仍不免有些激动,他告诉记者,4月7日早上,他又去到那个区域,再次发现了一只勺嘴鹬。遗憾的是,这次距离比较远,相机拍不到,只能通过望远镜进行观测。
“以后我每天都会去那里,看这儿现在到底有多少只勺嘴鹬,待在这里会多久。”罗理想说。((记者 胡诚勇))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