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点:吃个海鲜弄得要截肢?原因何在?
19日上午,平时身体还不错的谭某(男,64岁)在处理海鲜时不慎被活蹦乱跳的爬爬虾扎了一下右手手指,当时只是小小渗了一点血,谭先生觉得问题不大,也没做什么处理。到了晚上,谭先生就突然出现寒战,发高烧到40 ,整个右手前臂及手掌都红热肿痛。送到医院后,医生对症用了各种抗生素,效果都不明显,谭先生仍继续发高烧,右手肿胀加重,皮肤都开始流脓坏死。
图为入院治疗的谭先生
随后,谭先生被送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疗。据该院普外科蒋晓松主任向记者介绍,谭先生送到医院时已是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高烧不退,右手肿胀发黑流脓,如果不及时处理,临床死亡率超过70%。
图为谭先生受伤右手
一开始,医生们用了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希望能将谭先生的症状控制下来,结果却没有一点好转。经过检验才发现谭先生是感染了一种致死率极高的“创伤弧菌”的细菌才导致病情如此严重的。医生表示,“创伤弧菌是普遍生存在海洋中的一种细菌,如果接触到被这种细菌污染的海产,如被海洋鱼类、贝类、虾、鱼钩等刺伤或食用生蚝、生鱼片等,都可能感染此菌。临床上常造成严重的败血症及肢体坏死,过程相当迅速,且死亡率极高,甚至有研究发现,75%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幸好通过系统的处理,目前谭先生的病情基本稳定,右手总算保住了,也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
其实,这已经不是媒体报道的第一起关于海鲜中毒、感染的事件了。基本上每一年世界各地都有类似谭先生这样的海鲜中毒或感染事件的发生。
因吃了海鲜中毒的:今年7月,九个大陆旅行团去香港旅游吃了同一家海鲜后集体中毒;同年1月12日在万宁海域发生的一艘湛江籍渔船船员食物中毒事件,是船员们误食金丝织纹螺引起的;2014年11月大庆4人因食用了海鲜蘑菇入院……
因被海鲜类划伤酿成恶果的:今年7月,50岁的庄先生买鱼时被鲈鱼扎伤被截肢;2013年6月,大连市一位家庭主妇在洗虾时被虾扎伤后被截肢;2012年,台湾一名女子不慎被活蹦乱跳的海虾扎到右腿经救治后不幸身亡……
每年此类报道更多的集中在海鲜上市的夏季。而咱们海南,却是一个“靠海吃海”的地方,每一个海南人都是吃着海鲜长大的,即使如此也依旧避免不了一些或轻或重的海鲜中毒情况发生,所以应当格外注意怎样正确食用和辨别安全的海鲜。
1、吃海鲜时尽量用专门的工具,最起码带上比较厚实的手套后再去操作,买海鲜时也应同样注意,手口有创口的尽量别吃海鲜
2、不要不将伤口当回事,当被划伤或扎伤时,应该尽快用清水清洗并用碘酒等进行消毒
3、有任何不适症状尽早就医
4、一些特殊人群更易受到感染:患有糖尿病、肾功能障碍,以及免疫机损伤,尤其是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人更易受到海洋细菌的感染。
一、海鲜不煮熟仍含有害细菌
海鲜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热性比较强,80℃以上才能杀灭。除了水中带来的细菌之外,海鲜中还可能存在寄生虫卵以及加工带来的病菌和病毒污染。一般来说,在沸水中煮4-5分钟才算彻底杀菌。因此,在吃“醉蟹”、“生海胆”、“酱油腌海鲜”之类不加热烹调的海鲜时,一定要慎重,吃生鱼片的时候也要保证鱼的新鲜和卫生。
二、死贝类的病菌毒素更加多
贝类本身带菌量比较高,蛋白质分解又很快,一旦死去便会迅速的大量的繁殖病菌、产生毒素,同时,其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败。不新鲜的贝类还会产生较多的胺类和自由基,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三、海鲜啤酒同吃惹痛风
在吃海鲜时最好别饮用啤酒。虾、蟹等海产品在人体代谢后会形成尿酸,而尿酸过多会引起痛风、肾结石等病症。如果大量食用海鲜的同时,再饮用啤酒,就会加速体内尿酸的形成。
四、海鲜水果同吃会腹痛
鱼、虾、蟹等海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素。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海产品后,马上吃水果,不但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海鲜中的钙还会与水果中的鞣酸相结合,形成难溶的钙,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甚至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再吃。
五、吃海鲜后喝茶会长结石
六、冰鲜虾不可白灼着吃
任何海鲜都只有在高度新鲜的状态下才能做成清蒸、白灼之类的菜肴。
七、海鲜维C同食会中毒
八、打包来的海鲜一定要冷藏
海鲜作为海南人民日常食物中的一种在挑选时更要仔细,耐心,做到“动眼、动手、动鼻”。
动眼 :看鱼眼,眼睛呈透明无混浊状态,表示新鲜度高。再看鱼鳃是否紧贴,鱼表面是否有光泽。虾壳应与虾肉紧贴,虾身应完整、有弹力富光泽,壳色光亮。螃蟹及贝类海鲜外壳应富光泽,肢体硬实有弹性。
动手 :用手按海鲜肉质,若肉质坚实有弹性,按后不会深陷,即表示新鲜。再看肉表面有无黏液,无黏液表示新鲜度高。
动鼻 :用鼻子闻一闻,如果是一般海鲜特有的鲜味,表示新鲜。反之,若有腥臭与腐败之味则应避免购买。
当然了,除了这些,我们也可以多像卖家打听一下海鲜的产地、打捞时间等等,并且尽量确保自己在进行挑选买卖时不会被海鲜类划伤、扎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