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不会是美学 台湾真可“去中国化”?

07.04.2016  16:10

  中新网4月7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7日刊发文章指,某家媒体的社论《慈湖谒陵的暴力美学》,反映的是一群人希望台湾能够彻底的“去中国化”,他们不愿意看到任何“祭黄陵”的活动。文章表示,“祭黄陵”有必要如此挞伐吗?尊重与包容才是台湾需要的美学。

  文章摘编如下:

  仇恨不仅不会是一种美学,也不会给人们带来自由。仇恨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痛苦深渊,最终不能自我解放。

  某家媒体的社论《慈湖谒陵的暴力美学》,正是这种将仇恨视为最高诉求的文字展现。文字放在报纸最重要的位置,正如同一幅画放在展览厅最瞩目的地方,它想传达的是,“仇恨”是他们鉴赏美学的角度,所谓的“尊重、包容、慈悲”都最好丢进角落的垃圾筒。

  中华文化重视慎终追远。孔子说,“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其实不仅是祭祀品,连高挂的所有牌位其实均只是法相而已,重要的是一颗慎终追远的心。也就是这颗心,我们会在世界各地遥祭黄帝,在忠烈祠缅怀义士,在清明节扫墓祭祖,或在家中的祖宗牌位前点一柱香。

  感念我们黄皮肤黑发的祖先,并不表示我们在其他民族祭祀其先祖时就会嘲讽轻视,“祭黄陵”有必要如此挞伐吗?蒋介石、蒋经国的历史功过自有后人评述,但是当他的信仰者、追随者愿在他的祭日前往其百年安葬之地,鞠三个躬,有必要如此口诛笔伐吗?

  每一个人都有良知与赤子之心,但是千万不要被自己的立场及仇恨所蒙蔽。不要再以“面对二二八,再多的鞠躬道歉都不够;面对两蒋,一个鞠躬都是不义且多余”的心态来处理台湾人民的共同记忆。

  《慈湖谒陵的暴力美学》这篇社论反映出的是:一群人希望台湾能够彻底的“去中国化”,因此,他们不愿意看到任何“祭黄陵”的活动。这一种带着仇恨的“分别心”正在侵蚀台湾的社会,它让台湾社会忘掉了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包容,什么是慈悲。

  他们的“仇恨心”在不停地告诉社会,只有他们的“正义”才是正义,其他人都是涂脂擦粉的不义。这一群人,已失去慎终追远应有的“”,也丧失了“吃果子拜树头”应有的“感恩”,他们只有自己与仇恨。

  这一群人从来不曾告诉民众,他们仇恨的“分别心”会给台湾社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代价有多大?台湾真的可以“去中国化”吗?或许有些人认为可以,并为未来画了一幅他们认为是美景的图画,但是,仇恨颜料交织的作品不会美丽,尊重与包容才是台湾需要的美学。(作者为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