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3亿元扶持海南黎村苗寨发展致富
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小洋楼矗立在鹦哥岭南麓半山腰,路灯、文化室、篮球场、乡村大舞台等设施一应俱全。“没有政府兴边富民行动资金的大力支持,我们村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新面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便文村村民王业才昨天对记者说。
便文村地处鹦哥岭国家森林保护区范围内,既是革命老区,又是有名的贫困村。为了帮助便文村脱贫致富,2011年,省政府将该村作为省民宗委的定点帮扶村,琼中将便文村列入整村改造、整村推进、建设美丽乡村计划。
“我们累计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兴边富民行动资金611万元,给便文村修路、改厕、拉水等,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另外,培育了种桑养蚕、蜜蜂养殖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省民宗委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
便文村的变迁是兴边富民行动资金发挥撬动作用的一个缩影。2011年至2014年,中央财政下达海南省兴边富民行动资金3.18亿元,在陵水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6个民族自治县安排基础设施、特色经济产业、社会事业等380个建设项目,加快了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2011年以来,6个民族自治县充分利用国家兴边富民资金,共修建乡村道路112.51公里,涵洞49个,建设小型桥梁12座,解决了8.7万人行路难、2.5万人饮水难问题。”省政府副省长陈志荣介绍,在中央兴边富民行动等财政扶持资金的带动下,海南省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2013年,全省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1041.9亿元,同比增长25.2%,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6个民族自治县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丰富的热带自然资源优势,把兴边富民行动资金投入到特色优势产业项目,探索并推动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陵水重点发展热带水果和大棚瓜菜种植,在3个乡镇引导145户农户种植圣女果,形成了“一县一品”的规模效应;保亭重点扶持毛感乡四棱豆种植,使之成为该县的“菜篮子工程”支柱产业;白沙扶持群众发展竹笋产业和姜茶加工业,使少数民族群众增加了新的创收途径。这些特色优势产业项目社会辐射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琼中绿橙、乐东香蕉、昌江芒果和白沙绿茶等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绿色农业品牌。(记者 易建阳 )
延伸阅读
兴边富民行动,是1999年由国家民委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倡议发起的一项边境建设工程,宗旨是振兴边境、富裕边民。通过加大对边境地区的投入和对广大边民的帮扶,使边境地区尽快发展起来,边民尽早富裕起来,在发展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和加强各民族大团结,最终达到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目的。
2011年,国务院批准海南省6个民族自治县纳入兴边富民行动政策扶持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