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学位调查:平均每3学生中有1人非海口户籍
今年5月中旬至6月底这段时间,最受海口市民关注的无疑就是城区小学、初中一年级的招生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已基本完成,但仍有部分孩子符合入学条件,却迟迟没收到录取通知书,家长们为此焦虑不已。家长们焦虑的背后,是海口城区中小学校近年来与日俱增的招生压力。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海口小学一年级共计划招收30708人,但仅前期网上报名人数,就超出了计划招生人数5000余人。压力来自何处?招生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给海口城区招生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困局如何破?各方似乎都没有太多能在短期内见效的招数。
海口学位调查·现状
家长心焦
片区学校招生名额已满,孩子迟迟等不到录取通知书
继去年“奥运宝宝”集中入学带来的巨大招生压力后,为了给顺利完成2015年秋季学期小学、初中一年级新生招生工作预留充足的时间,今年海口将城区小学、初中一年级招生工作时间大幅提前,从往年的8月份提前至5月中旬。
据海口市教育局5月中旬公布的招生方案显示,2015年秋季,海口小学一年级全市计划招收753个班30708人(其中公办学校计划招收569个班22684人,民办学校招收184个班8024人),比毕业数增加了207个班5940人,比去年计划增加了43个班2532个学位。初中一年级公办学校计划招收407个班19757人,比去年增加了38个班1766个学位。
尽管招生时间前移,招生计划增加,但海口城区小学、初中学校的招生压力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海口小学一年级共计划招收30708人,但仅前期网上报名人数,就超出了计划招生人数5000余人。
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为了孩子的上学问题而焦虑不已的家庭。7月初,在海口工作多年的万宁籍市民李先生曾向本报求助,称包括他的孩子在内的50余名新生,虽然符合片区义龙中学的入学条件,但因为学校招生名额已满,迟迟等不来录取通知书。
李先生孩子的遭遇并非个案。目前,海口城区很多中小学校都有类似问题等待解决。比如海口金盘实验学校,计划招收360名新生,但网上申请学位的就有670余人;琼山二小原计划招收8个班共360名一年级新生,网申学位的就有820余人。
数据显示
海口小学、初中生中,平均每3人就有1人非海口户籍
其实,对于今年海口城区小学、初中学位紧张的情况,海口市教育局局长厉春早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有过“海口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紧张会延续”的预判。即便今年海口市新增了5000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但城区中小学校的招生压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当时,厉春曾向记者表示,“奥运宝宝”扎堆入学只是去年海口城区小学学位空前紧张的表层原因,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城镇化进程加快,而学位建设却跟不上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
记者从海口市教育局了解到,海口市2012年至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异地就读情况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外来人口不断涌入给海口中小学校招生带来与日俱增的压力。义务教育阶段,非海口户籍学生占比从2012年的26.3%升至2014年的33.3%。这意味着,海口市小学、初中的在校生中,平均每3名学生中就有1名是外来人口子女。
“这个数据是包括海口城区、乡镇、农村在内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如果单独对城区学校进行统计的话,非海口户籍学生的占比肯定会更大。”海口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坦言。
乱象滋生
攀比之风盛行,部分市县官员送娃进省城读书拼面子
外来人口及海口周边农村地区人口纷纷涌入海口城区争夺优质教育资源,是教育界公认的造成海口城区学位紧张的根本原因。
海口一所小学校长表示,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凸显,越来越多适龄儿童、少年随父母进城。“在海口,有很多家长仅仅是为了追逐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带着孩子进城务工。”该校长说,由于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城区成为家长们的首选,“在大的教育环境没有改善的情况下,生源肯定向教育资源相对优质的地区、学校集中,这也是海口城区一些学校学位‘一位难求’,而城郊学校、其他市县、乡镇等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出现教育资源闲置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个生源“向上”流动的过程中,不仅普通群众选择了“用脚投票”,市县部分地方官员也“争先恐后”地把孩子送到海口读书。一名业内人士介绍,市县干部和公务员将孩子送到海口读书的情况非常普遍,“大到市县的主要领导,小到一些职能机构的办事员,每到招生季,他们都会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海口读书。”让该业内人士担心的是,在部分市县的党员干部中,把孩子送到海口读书已经成为一个事关“面子”的问题,攀比之风正悄然盛行。
业内支招
充分发挥民办学校的力量
“公私结合”缓解招生压力
诚如厉春所言,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学位的需求逐年增大,但海口城区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学位,“所以学位缺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海口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招生压力,我们想通过两个方面来缓解,一是严格执行招生政策,优先解决真正在海口就业的外来人口子女上学问题;二是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来增加学位。”
“海口市目前面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的压力,仅依靠海口市单方面解决,或者寄望于海口城区多建学校来缓解压力,既不现实,也不科学。”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副教授赖秀龙表示,我省应借助国家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契机,缩小区域、城乡以及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使家长们愿意把孩子送到居住地附近的学校上学。“如果能由城市向城镇、由城镇向乡村层层疏散生源,则既能进一步缓解城区学位紧张问题,还能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赖秀龙认为,在解决“入学难”的问题上,海口市应该做到“提前谋划,科学布局”。学校布点必须与城市扩建和小区建设同步规划;按照就近入学原则,采用新建、扩建、迁建等形式扩充学位数量,使适龄学生有学上,进而上好学。此外,要充分发挥民办学校的力量,缓解公办学校的压力,针对优质民办学校学费贵的问题,政府可以向这些民办学校“购买”学位,“当然,也可以让一些教学水平相对薄弱的中小学校与有实力的民办教育机构合作,‘购买’其教育服务,提升办学水平,缓解部分公办学校的压力。”(刘泽飞)
海口市2012年至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异地就读情况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总数
2012年底 28329人
2013年底 33236人
2014年底 33975人
非海口户籍学生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比重
2012年底 26.3%
2013年底 32.2%
2014年底 33.3%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