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人类密集探测火星提上日程 需要国际合作
资料图:火星。
航天专家:密集探测火星需要国际合作
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张素)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连续宣布火星重大发现,中国首次公布火星探测器设计。专家指出,人类密集“探火”已提上日程,探测火星需要国际合作。
北京时间6日,NASA继上个月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液态水后,再度披露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探测器“马文号”的重要发现——太阳风可能在过去40亿年间将非常致密的火星大气层“偷走”,使火星大气层密度只有地球的1%。
NASA方面称,弄清火星大气逃逸之谜,有助于认识行星大气的演化过程,也是载人火星计划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火星探索计划科学家还透露,火星地表下可能有足够的液态水可以支持细菌生物。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郑永春7日对中新社记者指出,NASA的雄心是实现人类登陆火星的梦想。一方面,火星在太阳系中与地球的自然环境最相似,几乎是唯一经改造后适合人类长期居住的天体。另一方面,美国对火星探测保持着极高的成功率,接二连三的重大科学发现使其占据深空探测领导地位。
比如,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奥德赛探测器在2002年1月成功进入火星环绕轨道。机遇号和勇气号火星车于2004年1月在火星降落,机遇号仍在运转,已在名为“埃斯佩朗斯6号”的岩石中发现中性水的痕迹。
郑永春说,2013年11月发射的马文号在运行期间至少5次扎进火星大气层,在距离火星表面仅124公里的低空呼啸而过。这次对于火星大气消失之谜的关键性发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火星,并为20年后实现人类登陆火星提供重要依据。
《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也有相似看法,“美国计划在2035年左右将航天员送上火星,已经开始载人登陆火星的准备”。他说,NASA正在利用火星探测轨道器寻找合适的登陆点,正在探索新的火星着陆技术,比如新的大型降落伞和太空发射系统。NASA还在全美范围内招募航天员,计划于2017年公布探索火星团队名单。
记者注意到,中国也已在探测火星方面发力。正在进行的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首次展出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火星探测器模型,与实物比例为1:3。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人造卫星专家牛升达介绍,火星探测器包括环绕器和着陆器,计划在2020年前后发射。该探测器至少完成火星全球综合遥感和着陆巡视勘察两项探测任务。
庞之浩表示,随着探月工程顺利推进,中国已掌握多项技术和基础设施,克服在深空探测方面的主要技术障碍。在喀什和佳木斯建成两座大型地面测控站,表明中国具备远距离测控通信能力。
除美国、中国以外,欧洲空间局与俄罗斯航天局计划合作在2016年发射火星轨道探测器、在2018年发射火星车并已选好着陆地点。印度外太空研究组织已于2014年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并成功进入火星轨道。
专家指出,人类想要登陆火星仍是困难重重,比如长期失重、空间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影响难以估量,尚未研制出火星服及安全可靠的核动力载人飞船。为此,需要更为开放的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