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亲戚化石出土:懂用火会摇树 大脑不足橙子大
10日,南非科学家正式向世人公布了他们的最新重大考古发现——在“人类的摇篮”出土的古人类化石。这个化石的主人被命名为“霍默·纳莱迪”,被认为是人类的亲戚。
此次考古成果由南非金山大学、《国家地理社会》、南非科技部以及南非国家研究基金会联合发布。经过近两年的研究,主持此次考古发掘活动的南非金山大学教授李·博格10日展示了这个头骨化石。该化石在南非西北省的“人类的摇篮”被发掘,具体地点是一个偏远的山洞。
在当地的语言中,“纳莱迪”意为“塞索托之星”。科学家认为,从发掘现场看,这个头骨的主人很可能已掌握了用火的技术。他们由此推断,他(她)已具备了古人类的一些特征。科学家认为,这个新人种已经会摇树,这之前只在人类和尼安德特人中见过。
博格表示:“其身材比较高大,大约1.45到1.5米高。肌腱有力,大脑有拳头大小。”从外表看,他长相介于灵长类动物与人类之间。博格指出,该物种在死时可能有意识地躲到山洞深处。
■ 揭秘
纳莱迪人的脸谱
南非金山大学的人类学家首次展示了这些新发现的原始人骨骼化石,其发掘地点位于一处洞穴。此次发掘共发现骨骼化石1550多块,其中包括头骨、颚骨、牙齿和指骨,它们分别属于该物种的幼年、成年及老年个体。
生活距今约250万至280万年前
南非金山大学人类学教授李·博格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可能会改变学界对人类先祖的认知。初步研究显示,纳莱迪人能够直立行走,生活在距今250万至280万年前。
博格表示,科学家将继续分析纳莱迪人的遗骨,以便了解他们的生老病死、进化程度等。
大脑不足一个橙子大小
博格教授和他的团队发现,纳莱迪人具有近似人类的体型特征,手部关节弯曲能够证明他们会使用工具,与人类几乎相同的足部特征表明他们已有能力长距离迁徙。
虽然不少迹象表明纳莱迪人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但无法完全确定他们是现代人的祖先。科学家表示,纳莱迪人的大脑只有不足一个橙子的大小,尽管他们可能已经学会使用工具。
纳莱迪人不仅大脑比较小,骨盆和肩膀结构也比较原始。但他们的头骨高度进化,牙齿较小,腿骨较长,手和脚的骨骼也和现代人类极其相似。因此,科学家将他们归入“人属”,和当今人类一样。
或懂得埋葬死去的族人
科学家们还发现,纳莱迪人具有比较明显且人类独有的一系列特征,如埋葬死去的族人。
研究人员艾略特表示,考古现场发现一个类似墓穴的构造。因此推测,纳莱迪人应该已经懂得举行仪式了——比如丧葬。
目前,学界公认的人类举行的最早的仪式出现于大约20万年前。如果纳莱迪人懂得丧葬仪式,将把人类举行仪式的历史将大幅提前。(晓奕)
■ 回顾
“地下宇航员”带纳莱迪人出山洞
出土纳莱迪人化石的山洞位于南非约翰内斯堡以西的“人类的摇篮”遗址。那个山洞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璀璨新星”,里面却是狭长难行,有些地方仅有约18厘米宽。此外,纳莱迪人化石所在地距离山洞入口大约有90米,位于山洞最里面的洞穴。
为了通过狭窄的通道,把纳莱迪人化石带出山洞。博格教授在社交网络上发起求助,寻找身形苗条的科学家和探洞者。几日内,便有几十人与博格教授联系,最终博格教授挑选了全女子的“地下宇航员”小组来做这项工作。
虽然博格教授本人不能到达纳莱迪人化石所处的最里面的洞穴,但他通过实时监控全程跟踪挖掘过程,并与“地下宇航员”们随时保持沟通。
在挖掘的最初几天,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不知何处落脚。“山洞里到处是骨头碎片,”“地下宇航员”之一、美国科学家美琳德赛·亨特说。她参与了“璀璨新星”山洞2013年11月和2014年3月的挖掘行动。(晓奕)
■ 链接
人类摇篮遗址
出土大约一半人类先祖化石
199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人类摇篮”遗址位于约翰内斯堡西部一片静谧的山谷之中,这里发现的人类先祖化石约占全球总数的一半,为探索人类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人类摇篮”是系列考古遗址的总称,其中最著名和最重要的是斯泰克方丹岩洞。
南非“人类摇篮”遗址出土有三件举世闻名的人类先祖化石:一是1997年出土、距今约330万年的南方古猿“小脚”化石。它被称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先祖骨架。二是1947年出土的“普莱斯夫人”头骨化石,距今260万年至280万年。它是首例完整的成年南方古猿非洲种头骨化石。三是1924年出土的“汤恩幼儿”南方古猿头骨化石,距今约200万年。其中“小脚”化石和“普莱斯夫人”头骨化石都是在斯泰克方丹岩洞发现的。
斯泰克方丹岩洞是一个喀斯特溶洞,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岩洞地上部分为原洞穴顶部塌落后被侵蚀而成,地下部分有暗河和支洞。古人类学家推测,人类先祖最早出现于此,后迁徙至世界各地。据新华社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