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口:生活痛点成规划起点
海口:生活痛点成规划起点 (民生调查·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 找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等七方面不足,拿出一揽子解决方案
《人民日报》( 2017年05月25日 14 版)
“交通太堵太乱”“大热天的,见不着树荫”“晚上出门,没路灯”“门口那条臭水沟,什么时候才能没味啊”……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微诉求,往往意味着城市管理中的小痛点。
而这些小痛点,分布在交通、公安、市政、环保、商务、水务等部门。
2016年底,海口启动城市更新工作,引入专家团队,从规划入手,将城市主要痛点纳入一张蓝图,设立9个工作组,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将城市管理中的主要不足归纳为交通优化、棚户区改造、水体治理、城市增绿、文化复兴、土地修复、品质提升等各个方面,系统施治,从根源上解决治理难题。
解决身边不便
部门联动轮值
烧烤摊扰民、家附近有企业偷排污水……遭遇这些“身边的不便”,大家都往哪儿反映呢?在海口,最多的答案是12345热线。
然而,曾几何时,大家都不爱找12345。“那儿最多就是个出气筒。”市民何女士说,“电话常打不通,打通了也没人管、管不了,有啥用?”
来自海口市政务中心的数据也说明了市民的感受:2016年底,热线逾期办件为每天200件左右。政务中心主任吴秋云表示:“不是我们不想办。很多事情看着不大,其实涉及多个部门,但我们事权有限,协调起来有难度。”
在刚刚召开的海南省七次党代会上,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讲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
12345热线,成为了解决百姓问题、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抓手。2016年12月起,海口出台制度,全市联动,解决微诉求:12345热线成员单位的负责人,在热线前台轮流值班;值班单位负责人,要履行首问责任;首问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负有首问领导责任;首问责任单位,原则上不得退回办件;无正当理由每月逾期办件达到5件或以上等9种情况下,热线成员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将被从重问责;处理不当,可能面临通报批评、停职检查、辞退等10种问责方式。
“12345不仅管听,而且管办。”消息一传开,热线火爆起来。今年4月,海口12345热线的呼入量、应答量,都同比接近翻番;逾期办件,则减少到每天两件左右。
找准七项不足
力求系统治理
5月20日,海口大雨,3小时内,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16个内涝点,又犯了老毛病。
海口市市政市容委主任周健坦言,这个问题牵涉断头管网及排水管道建设标准偏低、管径偏小等基建方面的短板,处理难度较大,“修建补齐管网,需要发改、住建、财政、规划、国土、环卫等多个部门综合施治,系统解决。”
怎么治?海口专门请来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诊脉。“在治理过程中,海口一定要有整体观,系统治理。”俞孔坚认为,系统治理应该考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让城市回归自然。要做到这一点,树立正确的观念尤为重要。“过去,治理水投入了大量水泥、钢筋,但这把自然的部分破坏掉了,现在的治理必须尊重自然,按照海绵城市的要求,建设绿色系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王凯认为:“城市‘长’得太急太快,规划跟不上变化。绿化、亮化等,都是近些年我们在发展中形成的需求,这些问题得不到系统解决,管理就会吃苦头。”
在全省多规合一的基础上,对12345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海口进行了梳理,找出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交通优化、棚户区改造、水体治理、文化复兴、品质提升等七大方面的管理不足,推进18个重点示范项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和海口市委市政府一起拿出具体解决方案,通过城市更新系统解决管理问题。
“海口系统开展城市更新,其特点是不搞无意义的大拆大建,而是在现有状况下,对城市的管理水平、整体风貌进行提升。”王凯说,“所针对的问题,来自对群众个体体验的调查。”
俞孔坚也提出,要用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态修复,同时,还要更新领导干部的审美品位和价值观,转变观念。
目前,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已有15个示范项目在海口启动,美舍河黑臭水体治理、凤翔湿地公园改造等已见成效,预计明年上半年,海洋、河流、湖泊、山体和城市公园绿道等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也将取得进展。
长远规划蓝图
避免顽疾复发
虽然“城市更新”对许多海口人来说还是个新词,可它带来的变化,已出现在身边。
公务员小钟每天经过国兴大道时,都会被堵在一个左拐路口。“明明是个待转路口,怎么没有标识呢?开车经过,稍有犹豫,就变红灯了。”一天清晨,她在朋友圈晒出了新增加的标识,“即使是小小的改变,也能增加人们对城市管理的信心。”
对于安德园小区的方大爷来说,门口流过的美舍河一直是块心病。为减少臭味儿,河里要常年开着制氧机,相当吵闹。“在城市更新中,海口将美舍河水体治理融入生态修复项目。现在,河水不再黑臭,沿河公园、景观带也逐渐形成。”海口市水务局局长陈超表示。
住在蓝天路的陈女士,曾对家门口的绿化不大满意。“带孩子去趟公园要转两趟车,太不方便了。”对此,海口市园林局局长刘名松表示,中心城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已经被纳入城市更新的规划中。最快下个月,陈女士走出家门不远,就能踏上滨水绿道。
王凯说,海口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问题,有“全、细、新”的特色:“规划不再停留在嘴上、纸上,而是全面归纳民生方面的问题;展开调查、组织实施方案都很细致;用新的组织方式,按照生态城市的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做到了一张蓝图干到底,避免了城市生活中的顽疾一再发作。”
“根据城市更新的不同内容、需要,我们将20个部门编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最少两个责任部门,最多9个部门负责,同时配以相关专家团队,明确责任人时间表路线图,打破行政藩篱,追求务实高效。”海口市常务副市长顾刚说,“当然,城市更新并不能一蹴而就,也不等同于一劳永逸。这就要求我们把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结合得更加到位。”(记者 丁 汀)
沉下心,做好绣花功 (快评)
《人民日报》( 2017年05月25日 14 版)
内涝、堵车、噪音、污染……生活中,这些“身边的不便”最坏心情。对于管理者们来说,这些问题也最琐碎繁复,难以解决。
在城市发展的快车上,个体诉求的差异化处理水平,不仅反映该城市的管理能力,更体现城市管理的理念和心态。
牢固树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像绣花一样精细化管理城市”的思路,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先要沉下心来。管理不足,从规划开始补,与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比较起来,是更加漫长的考验。管理者需要精准把握城市久而不决的问题,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更加重视个体化需求,找出科学有效的解决路径。同时,对于能够立马解决的问题,也需要及时高效进行处理,以免旧账未了,新账又欠。
在这场漫长的考验中,需要摒弃只顾眼前不管长远的浮躁,防止“功成不在我,做了也白做”的消极心态,排除“无利不起早,有利赶快跑”的功利想法,以恒心和韧劲,真诚面对群众意见,真心解决百姓问题,一个诉求接着一个诉求地解决,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干到底。
须知,这门绣花功是否走心、用心、沉下心,百姓能从身边的变化敏锐感受到。曾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