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可能出现5年来首次年度下跌 贬值助推汇改
近段时间,人民币汇率成为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12月8日暴跌200点,12月9日开盘后继续一路走低,盘中跌幅超过300个基点,跌破6.2;12月18日,人民币汇率盘中再度跌破6.2。自今年初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下跌超过2%,人民币可能出现5年来首次年度下跌。
人民币汇率下跌与目前全球宏观经济背景有着密切关系。美国经济复苏之路逐渐明朗,欧元区、日本经济难见好转,美元指数从7月开始一路上涨,近日一度试探89的重要点位。而在大宗商品市场中,在供需结构失衡和美元走强的大背景下,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依赖商品出口国家的货币齐齐走低。商品价格下跌不但会减少这些国家的收入,并且会造成贸易中市场对商品主要出口国的货币需求减少。
从目前国内的经济基本面来看,经济疲软的局面没有改善,11月官方制造业PMI下跌至50.3,汇丰制造业PMI为50,均达到半年来低点,因此对于人民币走跌是有逻辑可循的。总的来说,随着美元强势不改,商品货币以及部分与中国存在出口竞争关系的其他货币的弱势持续,有必要考虑控制人民币有效汇率过快上升,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则是最直接的方法。
在各国宏观经济出现一定分化的大背景中,有两方面原因直接推动近阶段人民币兑美元走弱的行情。
一方面的原因是中国央行在11月21日宣布降息。从数据来看,央行发布降息政策以来,人民币累计贬值约600个基点,幅度达0.99%。某种程度上,降息的推出令市场对央行将推动更加全面、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预期逐渐升温,亦是对国内步入降息通道预期的确认。而在大洋彼岸,美国就业数据、工业增长数据屡创新高,最新的联储FOMC会议更是令市场预期美联储升息的步伐有可能加快,其升息通道的打开是毋庸置疑的。在中美经济基本面分化和两国货币政策步调并不同步的背景下,未来一段时间基于中美两国利差的预期可能将持续缩小,人民币对美元的弱势将持续。
另外一个直接原因则是购汇需求的推动。临近年末,贸易型企业的购汇需求较大,主要是用以偿还相关的美元债务;同时,在过去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基金或其他一些机构一般在年初开仓做空美元,做多人民币,年底再反向操作平仓,因而年末购汇需求较为旺盛。此外,石油价格续跌,中国作为石油消耗大国,石油储备会加速增长,或进一步刺激石油购汇盘。
尽管11月贸易顺差取得历史新高545亿美元,但这难以归功于本次人民币贬值。11月贸易顺差更多的原因是外需较内需疲弱形成的衰退式顺差。尽管顺差的扩大会带来跨境资金部分流入,但对于提升人民币币值的作用微乎其微,毕竟基本面的弱势是人民币币值更为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推动人民币建立汇率双向波动的汇价市场形成机制是央行今年以来的重要任务,也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步骤。今年3月已将汇率波幅上下限放宽至2%,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放宽。对于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新常态需要有一个适应期,目前来看,央行的确在尝试发挥引导作用。相比二三月份,央行在汇率贬值的情况下,对于中间价的调控基本采用顺势而为的策略,而本阶段央行更多的是选择逆势而行,用中间价的上调以引导市场情绪。未来央行或考虑继续放宽汇率波幅,但稳定人民币币值是央行首要的考量因素,这需要加快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为防止出现跨境资金大幅波动,必要时可考虑保持对汇率的部分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