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记者见面会上沈晓明省长答记者问
1月31日,省长沈晓明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与媒体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1月31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记者见面会在海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省长沈晓明出席记者见面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副秘书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林光强主持记者见面会。
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 首先代表今天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同行祝贺您当选省长。请问在这个时刻,您心里有什么话对全省人民说?您将如何带领新一届政府开展未来五年的工作?
1月31日,省长沈晓明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与媒体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沈晓明: 谢谢你的提问,让我有机会给全省人民说一点感谢的话。在刚刚结束的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再次当选海南省省长,我深知这不仅仅是人大代表的信任,更是全省930万各族人民的重托,我一定牢记使命,不负众望,勤于工作,严于律己,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海南落实好,把省第七次党代会的精神贯彻落实好,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贡献我的力量,争取以优异的成绩给全省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中国商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省政府工作报告在谋划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任务时,优化营商环境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请问省长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篇幅来强调营商环境呢?下一步将如何优化海南的营商环境?
沈晓明: 这次会议有很多人大代表问我,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有那么长的篇幅来讲营商环境,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海南要发展,必须要吸引尽可能多的市场主体,也就是企业到海南来。海南只能通过推动市场主体的发展来实现自身的发展。那么海南靠什么来吸引市场主体呢?我们一没有市场优势,二没有原材料资源优势,三没有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甚至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也不便宜。我们有的是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可是要享用青山绿水,碧海蓝天,不用投资,来度假就可以了。因此我们要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到海南来,只能在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只要我们的营商环境比人家好,只有到海南投资的成功率高,只有到海南投资就能赚钱,市场主体才愿意到海南来。那么如何做到呢?一是公平。所谓公平就是大企业小企业一个样,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个样,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企业一个样,你认识的企业和不认识的企业一样,在准入以后外资企业和中资企业一个样,这就是公平。公平是最重要的营商环境。第二是高效。就是要通过简政放权,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比如,其他地方两个月能搞定的事,我们是不是通过努力半个月就能搞定,十天就能搞定,因为对大部分企业来讲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效益。三是透明和可预期。所谓可预期就是指向政府申报的项目能不能批,大概多少时间能批,企业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八九不离十,这就是可预期。可预期还表现在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所谓防止“新官不理旧账”,就是要营造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如果我们海南的营商环境能做到公平、高效、透明和可预期,我相信我们海南就能够成为投资的热土,企业家的乐园。
1月31日,省长沈晓明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与媒体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香港大公文汇集团记者: 海南经济结构相对单一,房地产一直是海南的支柱产业,一些市县过度依赖房地产现象还比较突出。请问下一步海南如何逐步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确保海南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沈晓明: 房地产在海南经济发展当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投资和税收都占50%左右,很显然海南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太大。所以,下一阶段我们要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在海南要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是不容易的,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我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的原话就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有一些人大代表问过我这个问题,省政府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我告诉他们,房地产有两个副作用,第一个副作用是房地产要消耗土地,全国人民对海南房地产的需求是无限的,但是海南的土地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用完,就注定了房地产是不可持续的。第二是造了房子就会有人来住,有人住就有社会公共服务需求,所以房子越多公共服务需求越大,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法定责任。因此,房地产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注定了它不可能长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事实上,全世界也没有哪一个国家或城市,是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那么海南具体怎么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首先,遵循“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原则,不能把海南变成房地产的“加工厂”。其次,我们有三条具体的原则,即省内百姓住房基本需求由政府来保障,省外享受性需求由市场来调节,投资性的需求靠制度来限制。这将成为海南未来调控房地产的三条重要的原则。
1月31日,省长沈晓明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与媒体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人民日报记者: 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海南生态环境,但近年来一些地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尤其是去年12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向海南省反馈情况直指诸多问题,引起舆论关注。请问海南今后应如何采取铁腕治理,呵护海南绿水青山?
沈晓明: 去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和海洋督察组对海南进行了督察,两项督察总体上肯定了我们在生态环境当中的成绩,同时指出了我们的一些突出问题。这种情况说明,虽然海南目前在生态环境方面从指标上来看仍然是全国领先,但是我们更不能盲目乐观。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海南的生态环境好,不等于海南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好,我们生态环境好有先天的成份,我把它叫做“天生丽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这一次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四个最严”,即最严谨的规划、最严格的措施、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并将成为本届省政府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原则。
中国新闻社记者: 海南乡镇的教育、卫生条件还比较落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基层难留得住人才,请问省政府将采取什么措施改变现状?
沈晓明: 我到基层去调研,一般都会去看一个乡镇卫生院,和一个农村学校,给我的体会是教育、卫生确实是海南发展的一个短板,农村的教育卫生是短板中的短板。农村教育、卫生当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留不住好教师,留不住好医生。目前省政府正在研究,我希望在今年上半年就出台相关的政策,尽最大的努力,能够解决农村留不住教师和医生的问题。我们的措施主要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是提高农村教师和医生的待遇。在我们目前现实当中,同样资历的老师在城市里面教书的要比在农村里教书的收入要高,我们要做的改革是要倒过来,通过增加津贴的办法,提高在农村教书,在农村看病的老师和医生的收入,使得他们比同年制在城市里工作的同学,收入要高。省人社厅已经制订了相关的具体办法,希望能够打破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二是让农村教师、医生队伍流动起来。我举一个医生的例子,我们考虑接下来要进行试点推进,乡镇医疗机构的医生他的编制放在县医院,工作岗位在乡镇,然后三到五年就回县医院去上班了,县医院又派新的医生到乡镇,这样的话使得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定期得到知识的更新和技术的提高。同样,村医我们考虑编制放在乡镇卫生院,他的岗位在村里,我们想办法努力解决村医的事业编制问题,使得村医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岗位,让农村真正有一批合格的好医生为农民服务。这些改革目前我们都在谋划过程当中,我们期待媒体能够关注我们这个改革,能够帮我们反映基层教师、医生队伍建设当中的一些问题,使得我们推进改革的过程当中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效。
1月31日,省长沈晓明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与媒体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中央广播电台记者: 您常说海南的土地资源非常宝贵,要惜土如金。请问新一届省政府在保护利用珍贵的土地方面有什么措施?
沈晓明: 土地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新一届省政府将在节约使用土地资源这一方面下大决心。这个所谓的大决心,概括为“三个三”,就是“三个理念、三个原则、三个途径”。“三个理念”,即不能把子孙后代的土地在我们手里用完了,要相信我们的子孙后代比我们更聪明,他们能够把海南的土地用得更好;要把好的土地供给好的项目,我通常举的一个例子,我们的一块能够做大衣的毛料,不要给了人家去做马甲了,更不能让人家做裤衩了;好的土地要供给好的开发商,我通常举的一个例子,是一块好的布料要请好的裁缝来做,千万不能把一块好的布料交给一个没有做过衣服的新裁缝来做,这个布料剪坏了就没有价值了。“三个原则”是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三个途径”,即要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我们每供一块土地出去,不但要关注以什么样的价格把这块土地供出去的,还要关注供出以后,这一块土地上的投资强度怎么样,能够带来多少税收,能够带来多少就业;积极推进闲置土地的处置,这个重要原则是依法依规;创新土地供给机制,要对转让的土地,设立重重的限制,比如说我们有的土地房地产用地供起来以后,要规定这个房地产用地只能建租赁用房,造好的房子是不能入市的,还比如说转让土地的时候就注明这块土地是不能转让的。通过这一些土地供给机制的创新,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使用的效率。
1月31日,省长沈晓明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与媒体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南海网记者: 每年冬天,特别是春节期间,大量游客集中在三亚,请问如何缓解三亚旅游接待压力的问题?
沈晓明: 我大概是两个礼拜以前去三亚,明显感觉三亚马路上的人比两个月前多了很多了。三亚是我们国家一个旅游热点城市,现在到海南来旅游的,根据掌握的情况,多数还是在海边,就三亚来讲多数在三亚湾、亚龙湾、海棠湾。接下来我们考虑怎么样要均衡的使全国各地来的游客,能够分布到海南不同的地方去,尤其是中部地区。我个人认为,海南最精彩的最吸引人的地方,其实不在海边,而是在中部山区,我和我的朋友讲,海边你推窗出去,不管你是在海口、三亚、陵水、万宁你看到的景色都是一样的,山区就不一样了,你推开同一个房间不同的窗户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样,可是我们现在没有太多的人到山区去。我们怎么样改变现在的面貌呢?希望通过推进全域旅游来实现,重点抓两件事,一是建设百镇千村,通过这个建设来挖掘遍布全省尤其是中部地区的村镇的旅游景点。二是建设环岛旅游公路,海南有18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南的海岸线千姿百态,我们考虑在海南岛建环岛公路,把50个左右的滨海景点,用环岛公路连起来,在环岛公路上建50个左右的驿站,这个驿站我们目前正在请全球范围内的规划设计师来参与,今后建成的环岛旅游公路,上面有50个驿站50个景点,这个就相当于一百颗珍珠,用环岛公路串起来变成“珍珠项链”。所以通过全域旅游推进,尤其是通过百镇千村和环岛旅游公路的建设,希望今后来海南岛的游客,三分之一在亚龙湾、三亚湾、海棠湾等沙滩“发呆”,三分之一能够进入中部热带雨林,三分之一是在环岛的旅游公路上,这个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今年我们着力向前走一大步。
小主人报记者: 沈伯伯您好,您曾经当过教育部的副部长,请问您对海南的学生有什么想说的。
沈晓明: 我到海南来了以后,有两件事情是出乎意料的:第一件事情是海南80%的孩子是不会游泳的,我来以前是以为80%的孩子能游泳,因为我接受到的视觉信息,海南都是海边、海滩,所以我想海南的孩子一定都会游泳,来了以后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我掌握的数字是仅20%的孩子会游泳。第二件事,我没想到海南孩子的身体素质在全国是排名倒数的,我知道我们海南不多出状元,但是我认为我们这种地方孩子的身体应该很好,其实也不是。刚才小记者问我对海南的学生有什么话要说,我觉得对于孩子们来讲,全面素质的提高,是最重要的,文化成绩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比起来,文化成绩就显得不重要。我们海南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有自己的特点,我自己想了十六个字,即“健康阳光、好学上进、勤劳诚实、文明朴实”。这十六个字说成是我们海南学生的特色印记,不论你是海口的学校,还是琼中的学校,还是三亚的学校,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这一些特点是共同的。所谓特色印记,我在三十年以后在北京、上海碰到海南的孩子,我能在这些孩子身上看到这十六个字,我认为我们中小学教育成功莫过于此。这十六个字成不成,能不能成为我们海南今后培养学生的方向,希望省教育厅可以组织讨论,但是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朝这个方面去努力,这个就是孩子的全面素质。
1月31日,省长沈晓明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与媒体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三沙卫视记者: 海南授权管辖200万平方公里南海海域,占我国海洋管辖面积的三分之二,但海南的海洋经济欠发达,请问新一届政府将如何发挥海南姓“海"的优势,推动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
沈晓明: 谢谢你的提问,我昨天在解放军代表团参加讨论,有一位代表和我说,海南要打好绿色这张牌、念好民生这本经、唱好旅游这台戏、做好海洋这篇文章。我觉得这位代表讲得很好。刚才你提到,我们占了全国海洋面积的三之二,可是我们海洋经济的产出只有1%到2%,海南必须要在海洋这个方面做好文章,在守卫好祖国南大门的同时发展好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科技姓海,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大家知道海南未来科技创新三个方面,我把它归纳成陆海空,陆就是南繁育种,海就是深海科技产业,空就是航空航天产业。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是未来我们三大创新的方向之一。二是产业姓海,产业姓海传统的是渔业,我们必须要对我们现代渔业的结构做调整,然后我们要积极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和油气等产业,争取到2022年海南的海洋产值能够达到2000亿。三是通过军民融合,我们提出要以军民融合的方式来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这三个手段是本届政府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