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家底让扶贫资金使用更阳光
亮家底让扶贫资金使用更阳光
■记者陈实
扶贫开发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影响贫困群众幸福尺度。我们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必须解决好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等问题。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到最大程度的阳光公开是一个必要途径
近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扶贫办公室在网上晒出相关承诺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布全县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扶贫政策、项目计划安排等,接受群众监督。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亮出家底,扶贫工作各个环节就更加公开透明了,群众就能够方便地了解到扶贫工作相关情况。琼中的这一做法,为社会监督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提供了方便,有望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扶贫工作投入力度,扶贫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具体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就在今年四月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变“输血”为“造血”。通过这些年来的持续工作和努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面貌改善了,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了,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成绩来之不易,值得我们引以为豪。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扶贫工作点多面广,非常繁杂,监管上还有不少疏漏,一些地方在扶贫物资采购、发放、管理费用使用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根据省审计厅今年对18个市县2011年至2013年扶贫资金中的生产发展资金和项目管理费进行专项审计的结果,共查出1.9亿元违纪违规扶贫资金,问题包括使用中存在虚假、人为抬高底价、货源不正、截留私分和管理不到位五个方面。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一些地方在扶贫资金使用上存在暗箱操作情况,资金总额有多少群众不知道,资金流到哪里群众也不知道,扶贫究竟取得了哪些实际效果群众感受并不明显。数量、规模、项目、流向群众都不知道,要想监督可谓“难于上青天”。于是,一些地方便陷入“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
扶贫开发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影响贫困群众幸福尺度。我们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必须解决好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等问题,把经费用在最应该、最需要的地方。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到最大程度的阳光公开是一个必要途径。这样,就可以让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可能有人会问,群众会关注吗,会主动参与到监督当中么?笔者认为,这点可以不用担心,在权利意识日益高涨的当下,群众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自然会关注。如果群众不关注,很可能是公开的内容太笼统、太简单、太专业化,群众看不懂。类似问题在一些地方确实存在,公开了但起不到公开的效果,需要通过制度进行防范。
笔者相信,只要通过多种渠道及时晒出家底,做到阳光公开,形成上下互动的监督机制,就能倒逼扶贫资金分配者和使用者公平公正、照章办事。
(本文摘自《海南日报》2014年09月25日A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