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水资源环境严重超负荷 水利一体化亟待破冰

21.09.2014  11:59

  按照现状用水水平,京津冀平水年份生态环境用水年均赤字近90亿立方米,年均挤占河湖生态用水量15亿立方米,枯水年份挤占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来自水利部的最新消息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在紧张编制,随着《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三地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调控、水环境监管等方面的标准将逐步实现并轨。

  京津冀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防洪、供水、水生态安全保障能力都亟待加强。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水利协同发展面临哪些难题和制约?《规划》将对促进京津冀水资源合理配置、改善与修复水生态环境有着怎样的指导意义?从根本上保障京津冀水安全,应从何处着手?

  瓶颈制约:水资源环境严重超负荷

  “京津冀多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打开一张京津冀地区水资源衰减趋势柱状图,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

  “这么少的水资源,要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粮食主产区很多又在北方,面临的水资源的形势的确十分紧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说。

  李原园介绍说,目前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开发程度高达109%,海河南系和冀中南地区水资源超采最为严重。按照现状用水水平,京津冀平水年份生态环境用水年均赤字近90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68亿立方米,年均挤占河湖生态用水量15亿立方米,枯水年份挤占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除了水资源匮乏,京津冀地区的水安全形势也引起了专家关注。“一方面长期干旱少水,另一方面洪涝灾害仍是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心腹之患。骨干河道防洪标准达标率不高,蓄滞洪区建设滞后,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不完善,发生强降雨时极易发生城市内涝。”李原园说。

  正是为此,水利部组织编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对破解这一地区水资源瓶颈制约,修复水生态环境,保障区域水安全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设想。

  以水定地:水资源怎样合理配置

  “京津冀和我国很多缺水地区的现状告诉我们,当前必须转变用水方式,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去解决目前面临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问题。”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陈明指出。

  面对严重短缺的水资源形势,《规划》提出,“因水制宜、量水发展是京津冀地区需要首先坚持的根本原则。”李原园说,要以水定地,以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约束,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强化节水的基础上,统一配置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根据分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存在问题和国土空间功能定位,《规划》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燕山太行山区、山前平原区、中东部平原区、东部沿海带等“三区一带”。燕山太行山区以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保护为重点,严格产业准入制度,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山前平原区重点构建“山区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骨干输水渠道”为一体,覆盖中东部地区的水源配置体系,发挥对京津冀水源统筹调配作用;中东部平原区通过南水北调东中线及引黄增加供水,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东部沿海带加强河口综合治理,加快海堤工程建设,保障沿海经济区和城市防洪防潮安全。

  为合理配置水资源,专家建议,京津冀地区要加强需求管理,严格控制用水需求过快增长、合理调整用水结构与格局,采取有保有退的措施,使得用水需求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控制,按照优先使用外调水、加大污水处理回用及海水利用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控制使用地下水、合理利用地表水的原则,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供水安全,同时,置换挤占生态环境用水。

  人水和谐:协同发展如何实现

  专家指出,目前,京津冀三地水资源开发保护与水环境治理的标准不一,水利基础设施、水资源调控和管理标准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别,未来实现协同发展需要多项标准实现并轨。

  李原园分析说,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京津冀地区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80%,水资源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必须加大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特别是要实现工程互联互通,构建水资源统筹调配体系。此外,还要建立水资源应急储备与应急体系,以应对长期干旱和特殊灾情。

  专家建议,在京津冀水资源应急储备中,要加强城市战略储备水源地建设与维护,大中城市均要建设战略储备水源地。此外,要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地下水源储备体系,在漳河、拒马河、永定河、潮白河等山前洪积扇建设地下水储备库系统,建设黄河应急调水通道。

  “通过南水北调和加大污水回用,三地的用水总量要控制在每年约300亿立方米,同时不断提高用水效率。”李原园说,根据《规划》,到2030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生态文明水平都应得到进一步提升,一体化协同水治理管控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从而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