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干部”领跑 重点项目冲刺
儋州以“软环境”拉动“硬增长”,重点项目推进善用“巧”字诀
“产业干部”领跑 重点项目冲刺
■ 本报记者 易宗平 杜颖
特约记者 谢振安
儋州市兰洋南路,拔地而起的海南西部家居建材博览中心正紧锣密鼓施工,一阵阵或悠长或高亢的器械声压混交响,犹如浑厚的音符升腾律动。
“西部家居建材博览中心总投资3.8亿元,有望国庆节前开业。”业主单位负责人孙器仕说,儋州市委、市政府不遗余力为重点项目保驾护航,以该博览中心为核心,兰洋南路陆续吸引了一大批建材家居店面卖场,将实现家居建材产业的链条化。
而沿建材商圈一路北行,两公里外,那大城北新区的夏日国际、鼎尚时代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相继进入装修阶段,两大综合体投资规模均超10个亿。
不仅仅是那大商圈日趋崛起,儋州滨海新区海花岛旅游综合体、兰洋温泉度假区、中和东坡文化旅游区、海南西部国际兰花博览园等一批我省重点项目,都在如火如荼推进之中。
儋州市发改委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儋州市确定的88大重点项目中,已有58个项目全面开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29.4%,增速位居全省前茅。
精明的各路商家为何愿意把大笔“真金白银”投向儋州?本报记者日前调查发现,火热的项目建设背后,是儋州以“软环境”拉动“硬增长”,在重点项目推进中善用“巧”字诀。不少企业感言:“在儋州搞投资,有‘产业书记’、‘项目市长’和一大批沉到一线抓服务的干部,没有干不好的道理!”
与其他市县区域经济所面临的状况一样,年初,儋州市迎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仍然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肩头的担子不轻。儋州市委深刻认识到,只有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才是走出困境、破解难题、赢得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
“越是在困难面前,越是要坚定信心;越是在挑战面前,越是要牵住‘牛鼻子’。”儋州市委书记严朝君说。
重点项目如何推?儋州市从去年年底开始即对新一年主抓的重点项目进行科学甄选,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问题充分研究,尽早地避免和排解可能造成项目阻滞的因素。翻开市发改委为重点项目重新“排队”所列出的表单,不难发现,儋州市主动把“推进功课”做到前边,提前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民生之需、生态保护等多方因素,对于前期准备充分、筹备落实到位的重点项目优先开工,而对一些“名声响亮”但现实中却筹备缺位的项目则暂不纳入表单之列。
项目难点如何破?不少市县在推进项目中发现,省里下拨的涉及建设用地指标、林地指标等等总是不够用,要反复层级申报,而一个指标不到位,往往耽误的是整体项目的推进。同样面对该类问题,儋州市的做法是:高度统筹、最大限度避免指标因素干扰。参与过滨海新区滨海大道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位市委干部向记者透露:“滨海大道刚开工时就面临着多处涉及林地指标,且指标不够用的状况,要按过去的做法,就干脆停下来‘等’,现在可不是,我们空出来未获批的部位,其他地段照常开工建设!”
一边协调办手续,一边专心搞建设,高度统筹的结果,就是将制约重点项目的诸多问题实现了“约束转化”。一个个曾遇过问题的项目非但没有被“捆住”,反而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在儋州市投资社会项目的不少企业家眼中,领导干部下一线服务重点项目的“惊人程度”也是让人颇感叹。
“你们见过哪个市长在两个星期之内能连开21场现场专题会?我们在儋州见过了。”采访中,“鹭鸶天堂”屋基村千亩玫瑰园基地负责人乔顺法说,“在儋州搞项目的,人人都知道,这里有个‘产业书记’、‘项目市长’!”
“空谈百遍不如实干一遍!”带领干部走到一线服务重点项目,协调解决难点问题,传导出的是一种信号,它让儋州全市干部“闻风而动”,下定全力以赴抓项目的决心,全市上下形成一种干事兴业的强烈氛围。在此基础上,儋州还在重点项目建设上“约法三章”:重点项目业主单位,要主动监督和考验政府的服务工作是否到位;市委、市政府不定期检查项目推进情况,对工作不作为、任务不落实的单位和负责人通报批评和问责追究;树立新的用人导向,将项目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干部重要标准,对在项目一线工作作风过硬、成绩显著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
这些举措所带来的直接成效是,儋州兴起了一批“产业干部”,下基层、下工地,服务项目的劲头十足。而这样发自内心的服务原动力,又进一步助推了儋州重点项目建设的跨步前进。
儋州市长张耕说,在提高服务质量、抓好现有项目的同时,儋州市还在积极做好项目的接续和储备工作。
目前,儋州在既定88个重点项目之外,还编制了39个接续项目,涵盖商贸物流、工业经济、环保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儋州正组织策划城市功能提升型、城市规模扩展型、城中村改造型、特色镇型、整村失地型等五大类型项目包,现已收集储备项目82个。这些重点项目也将深入推动儋州经济,兴起新一轮风生水起的强劲势头。
(本报那大5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