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海南深化改革综述:释放红利温暖民心

11.01.2016  11:03

  2015年最后一个月,海南生态软件园连续迎来了三场互联网企业盛会,腾讯来了、金山云来了、易友会来了……经济欠发达的海南靠什么吸引这些国内行业巨头的青睐?答案不仅仅是优良的生态环境,还有我省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造的良好服务环境。其中,海南生态软件园作为试点,在全省产业园区内首次设立“一站式”企业服务超市,入驻型的企业可全面实现“零审批”,建设型项目实现简化行政审批提速达80%以上。

  显然,改革激发的活力、释放的红利,正深刻影响着海南和海南人民。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改革”已融入特区精神的骨血。“十二五”期间,正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改革的涛浪一波连着一波澎湃琼州。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从全面展开到重点攻坚,我省涉深水、闯险滩,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多领域按下“快进键”,奏响了革故鼎新的最强音。

   顶层设计蹄疾步稳

  “十二五”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键时期,处于全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海南一刻也没有放缓过改革的步伐。2013年,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令后,海南改革的鼓点比以往更加响亮、急促。

  2014年1月,省委六届五次全会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把中央的部署要求融会贯通到海南改革发展具体实践中,明确了我省未来五年的改革方向和路径。海南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朝着改革开放的新目标发起冲锋。

  改革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干起来、动起来、见实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样,“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

  在这一点上,省委、省政府一次次用行动彰显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朝受命、夕饮冰”的责任意识,彰显了敢于动真碰硬、敢于冲破利益藩篱,推进全面改革的勇气和决心。

  “我们搞改革,绝不是脱离实际、为改革而改革,而是从海南发展的实际出发,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在省委六届五次全会上,罗保铭强调。在《实施意见》公布后,他又指示尽快启动、推进一批重点改革事项。

  省委把2014年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年”,并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项小组,涵盖我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此外,省委、省政府还制定了2014年重点改革工作方案,确定年度重点改革事项,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每项改革事项的协调单位、牵头单位、参加单位及完成时限。各专项小组和省委办公厅、省委改革办建立了督办总台账,按任务进展时间节点一项一项督促检查。

  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剩下的大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新形势,省委六届八次全会通过《中共海南省委关于深化改革重点攻坚加快发展的决定》统一思想,重点聚焦省域“多规合一”、农垦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司法体制等四大重点改革硬任务,上下合力、对症施策,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

  有了清晰明确的“施工图”,有了事事有人管、有人盯、有人促、有人干的劲头,我省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扎扎实实。

   激发活力推动发展

  尽管2015年海南“期末”考试成绩还未最终出炉,但全省半年经济工作会议上亮出的一份成绩单已经让人备受鼓舞: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一些地方经济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我省克服电力供应紧缺、传统优势产业支撑力下滑等不利因素,2015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

  在这份成绩单的后面,涌动着改革的无形力量,它使得市场主体更活跃、资源配置更优化、发展动力更强劲可持续。

  针对行政效能较低的问题,海南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精简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并全部实现网上申报,推行“五阶段”并联审批,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从799天压缩为37天,省政务服务中心实现80%审批事项当天办结,办件时间比法定时间平均节省15.9天、提速100%,以权力的“减法”换来了市场和社会活力“加法”。

  2014年,我省出台首个服务业“负面清单”,率先在全国推进工商制度改革,实行“先照后证”。企业注册大提速,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据统计,2014年全省企业新增登记30多万户,同比增长近50%,新增注册资本(金)2000多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87%。

  针对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我省深化农垦、国资国企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两轮农场移交工作,打破行政条块壁垒,实现区域资源最佳配置;海南港航与洋浦控股合资成立海南港航港务有限公司,整合港口资源,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同业竞争。

  就在2015年年末,作为新一轮海南农垦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标志,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12月29日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海南农垦实现体制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开始迈入市场化改革的快车道。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吸引外来消费永不褪色的“金饭碗”。呵护好这里的青山、绿水、蓝天,海南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针对岛屿资源宝贵、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问题,我们深化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管理集中度和透明度,优化资源配置。成立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对土地、林地、海域、岸线、岛礁等重要资源实现市场化配置,提高资源开发门槛和使用效能,并通过立法形式固化对土地、林地等宝贵资源的集中规范管理;在全国率先实行省级以下森林公安机关垂直管理,大力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作为全国唯一的“多规合一”省域试点,海南把这个“规划之上的规划、规矩之中的规矩”,作为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持久而刚性的保障,力争“一张蓝图干到底”,发挥好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一项项改革,为海南发展不断破除横亘于前的壁垒坚冰,赢得了源源不绝的发展活力和动力。

   释放红利温暖民心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改革的红利普惠于民。老百姓普遍关注什么,公平!安全!

  一次审判不公,恶于十次犯罪,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的底线。2014年3月底,省委主动向中央政法委请缨,搭上了全国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的头班车。

  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的成效要尽快落地生根,需要把改革攻坚的重点放在拓宽法官检察官选任渠道上,让真正有专业才干、职业良知的人才脱颖而出,服务司法裁判的第一线。

  从2014年11月海南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正式获得中央政法委批准开始,短短3个月时间里,我省法院锐意探索,在其他试点省区市尚无先例可循下,率先在全国完成法官选任,成功为全国探出一条示范性概括面大、易操作、可复制的路子。

  面对行政干预司法、审理权责不明的问题,2015年1月,我省检察机关启动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大刀阔斧推进“去行政化、去地方化”改革,在全省进行检察官选任,并在万宁市检察院、白沙黎族自治县检察院、屯昌县检察院等5个检察院试行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目前,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已经在全省所有分市院、基层院推行。

  俗话说,病从口入。为了给百姓的餐桌和药箱系上“安全带”,2013年,根据国务院有关指导意见,省委、省政府主导了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于2014年初率先在全国完成了四级垂直监管体制改革。这一改革,使原来食品药品流通、加工、消费领域的“九龙治水”变为“一龙治水”,垂直管理体制更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从省到市县到镇乡村、社区一抓到底。当年全省查处各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1306件。

  “十二五”期间,我省还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事关海南长远发展的其他改革。在国务院的强力支持下,经过多年酝酿、全力争取,儋州升格为地级市,成为儋州加快自身发展,辐射、服务西部的重大契机;三亚完成撤镇设区,明确了区级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依法管理中的责任主体地位,补上了行政管理的断层。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文化体制等各项改革,设立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强化生态环境管理,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焕发勃勃生机;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资金效益,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部门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部公开,专项资金分配在报纸和网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分别理顺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和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体制,消解了发展障碍;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等17项便民改革措施……

  在琼州大地,全面深化改革的潮水,已经涌动到海南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十三五”,更艰巨的改革高地,等待我们冲锋;更甜美的改革果实,等待我们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