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海南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候选人物(五)
2016年度海南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候选人物(五)
卢伟英:患者眼中的“送子观音”
候选医护:卢伟英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
推荐人(单位):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投票编号: 3013
■ 本报记者 马珂
6月14日中午12时已过,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一楼候诊大厅里,仍有很多病人在等待叫号看病。
“请问卢伟英医生在哪里?”记者穿过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找到了正在其中的卢伟英。
“不好意思,我们这里常年如此,请等我先把病人看完。”卢伟英对记者说,她上午的门诊一般要看到下午一两点钟。
“预约号需要提前很久,我有时候能加号就给加号了,因为我知道他们太想要孩子了。”卢伟英说。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我国第一批通过原卫生部认证的有资质的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机构。1997年还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工作的卢伟英,因为对生殖医学感兴趣,便利用妇产科工作外的时间来生殖医学中心学习。1998年,她正式到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任职。
在卢伟英的印象中,刚开始,到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病人远没有现在这么多。但是,由于环境污染、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孕不育症患者逐年上升,生殖医学中心也逐渐成为医院里门诊量最大的科室。
“我自己也是女人,很理解一个女人想当妈妈的心情。一个孩子不仅仅关系到一个人,更关系到一个家庭。”卢伟英说,很多患者都曾无助地表示,如果再没有孩子,夫妻俩就要离婚了。
为了让一些治疗效果不佳的不孕症患者能尽快得到孩子,卢伟英在工作中一刻都不敢懈怠。
“因为常年怀不上孩子,很多患者心里很委屈,总是有很多苦水要吐。有时,我接诊时还要充当倾听者,耐心开导他们。”卢伟英说。
由于患者众多,很多人都挂不上号。在增加预约挂号名额外,卢伟英还额外为外地高龄患者放号,常常是下午门诊看到夜里,早上门诊变成全天看诊,工作时连喝水、上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患者称之为菩萨心肠的“送子观音”,有些病人从国外慕名而来。
十多年前,一位远嫁美国的华人因为怀不上孩子,慕名找到了卢伟英。经过试管婴儿技术,这位患者怀孕了。一天夜里,这位独自住在酒店的患者突然出现出血症状,只能给卢伟英打电话求助。卢伟英二话不说,就让丈夫开车把自己送到患者住的酒店,将她接回医院照顾。在卢伟英的悉心照料下,这位患者最后生了一对漂亮的混血宝宝。
2014年9月的一天,当卢伟英埋头为患者诊疗时,一个年过50的中年男子带着孩子来到诊室,和孩子一起给医生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位中年男人叫徐杰(化名),是个警察,就诊时已经40岁。在一次和歹徒搏斗中,徐杰伤到了睾丸,局部血肿历时数月才完全消失,就诊经手术确定睾丸已无法生精,被诊断为无精症,最终在卢伟英的治疗和帮助下,圆了他的“求子梦”。
为了给更多患者答疑解惑,卢伟英通过网络、微信、电话等方式及时解答病人疑问。此外,她还开设了好孕课堂,组织宣传教育,为患者解决心理、生理问题。对反复种植失败的“困难户”及复发性流产的患者,她更是想方设法为他们找原因、想对策。
“辅助生殖技术需要团队合作才能成功实施。最早设立生殖医学中心的黄元华、张岩和徐雯教授给我传授了很多经验,让我能在这个岗位上用微笑的心给病人种上希望的阳光,给病人一个完整的家庭和人生体验。”卢伟英说。
米艳华:用爱呵护 让精神病患不再孤独
候选医护:米艳华 海南省平山医院二科护士长
推荐人(单位):海南省平山医院
投票编号: 3014
■ 本报记者 易建阳
打针、换药、巡查病房是医院护士最常见的日常工作,而在海南省平山医院,这里的护士要比普通医院的护士付出更多,因为她们要面对很多精神疾病患者。
米艳华2003年通过招聘考试进入海南省平山医院,成为一名护士。作为一名“80后”,她在平山医院护理岗位上已经工作了整整13年。又脏又累的活,她干得有声有色,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和医院的认可。
“刚到医院工作,我就被安排到男精神病患者治疗区,一开始感觉特别恐惧。因为有些患者性格暴躁,随时可能出现暴力行为。”米艳华告诉记者,在男患者病区,她多次被病人“锁喉”(被病人从身后抓住喉部),最后在同事的帮助下才脱险。被病人谩骂或殴打,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我曾经找过单位领导,希望能换岗。但是,由于人手紧缺,男护士少,一直没有换岗的机会。于是,我在男精神病患者治疗区整整干了10年。”米艳华说。
中专毕业的米艳华参加工作后,通过海南医学院6年的专业护理学习获得了本科学历。2014年,经过中层竞岗,米艳华成为医院二科护士长。
平山医院二科是女患者治疗区域,有些病人患有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还有一些救助站、福利院送来的脑瘫儿童、智障老人以及“三无”人员。米艳华根据病人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病区管理得井井有条。
喂饭、洗澡、换尿不湿……这些在普通医院本来是患者亲属或护工干的活,平山医院的护士都要通通包办。前几年,福利院送来一个脑瘫儿童,当时只有3个月大,连牛奶都不会喝。她和护士们便轮流用胡萝卜、白米熬粥,然后通过插管的方式给小孩喂营养餐。
带大一个小孩很辛苦,要带大一个脑瘫儿童,付出的就更多了。米艳华和同事们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心态,护理这个脑瘫儿童。
“他们不会说话,随地大小便,床单一天要换七八次。他们体弱多病,要频繁送到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等综合医院接受治疗。”米艳华告诉记者,这些脑瘫儿童是“弃儿”。综合医院救治期间,她还要在医院陪伴守候。时间一长,很多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都认识她了。
在平山医院,很多精神病患者喜怒无常,不开心时,会直接把饭菜撒在地上。医院护士不仅要及时把地面打扫干净,还要去安抚患者的情绪。
“我们面对的精神疾病患者,很多人不会主动配合治疗,没有家人陪伴,所以我们要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保姆式护理。”护士王婷告诉记者,她见过米护士长被病人辱骂、踢打、吐口水、丢大便。当记者采访米艳华时,她的手臂上还有前几天被病人抓伤的痕迹。
帮助病人洗澡、理发、剪指甲、更换经期护理垫……不管工作多累多脏,米艳华都任劳任怨。在她的组织下,该院由37名精神病患者组成的精神康复文工团成立,病人排练的舞蹈、合唱及诗歌朗诵等文艺节目受到好评。
米艳华还和其他医护人员成立了“美发组”,用“洗剪吹”的方式护理患者头发,让全病区“无虱、无头屑、无异味”。由于长期为病人修剪头发,米艳华如今可以熟练地根据病人的脸型为病人设计美观的发型,被医院同事及病号称为“一把剪”理发师。
“米艳华在精神科护理岗位上兢兢业业,能吃苦,有拼劲,成绩非常突出。” 海南省平山医院院长林展告诉记者,工作多年,米艳华先后多次被评为医院“优秀护士”及“先进工作者”,今年还获得海南省“优秀护士”的荣誉称号。
孔令兴: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
候选医护:孔令兴 海口市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师
推荐人(单位):海口市120急救中心
投票编号: 3015
■ 本报记者 计思佳 通讯员 吴淑虹
6月7日上午9时,整理完急救病历的孔令兴揉着通红的双眼走出办公室。这位海口市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师已经24个小时没有合眼了。
每天争分夺秒甚至顾不上吃饭,一接到电话就要不分昼夜地奔波在海口市救死扶伤。工作强度高,风险、压力大,没有时间陪家人,但这样的工作孔令兴一干就是6年。和他一起进入急救中心工作的同事不少已经转行,孔令兴说是病人的需要让他坚守在急救一线。
孔令兴2006年从海南医学院毕业,在海南大学医院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工作。“校医院和急救中心的工作强度相差很大,不如选择一个相对轻松的。”辞职前,就有不少人劝过孔令兴。但他还是希望能靠所学的知识去救助更多的人,便义无反顾投入到急救工作中。
“知道辛苦,但没想到会这样辛苦!”从此,孔令兴的作息时间是:早上7点半来到单位,跟着救护车到120急救站点进行24小时值班,持续到第二天上午,整理完一天的急救病历,直到10点后才能回家。“虽然是上24小时班后能休息两天,但这样的作息确实非常难熬。”而两天的休息中,因要承担应急和培训工作,孔令兴经常还要给医务人员上急救课。
因为接触的都是病情危急的患者,很多急救现场的患者家属会把情绪转移到医生身上。“以前有小孩溺水死亡,父母在一旁撕心裂肺地哭。知道孩子已经救不过来了,但家属要求医生继续抢救,我们也会尽到人道主义。也碰到过家属抓着医生领口说我们抢救不力的。”孔令兴说,看到自己最亲的人突然离去,当然会激动、痛苦,只要家属不是太过分,急救医生都会非常克制,一般不会与他们起正面冲突。
孔令兴对记者说,值班的时候,差不多每个小时就要处理一个报警,这些急救报警中有非常危急的,但大部分是普通的头疼脑热、吵架或者喝醉酒的。“但无论是什么情况,都要好好与病人和家属沟通,用耐心和真诚取得他们的信任。”
在120救护车里,记者看到担架、吊瓶、针管、心电图机、氧气机应有尽有。“在医院里,护士负责打针,麻醉师负责插管,医技人员负责做心电图。但在急救车里,这些事情全部是急救医生来做,并且不能耽误一秒钟,不允许做错一个步骤。”孔令兴说,急救医生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内科、外科、骨科、儿科、妇产科知识都要懂一些,否则就是对病人不负责。
因为院前急救工作压力大、待遇低,孔令兴身边的不少同事已经转行。“我当然知道这份工作不容易,但看到自己能将奄奄一息的病人抢救过来,这种成就感是别的工作给不了的。”他说。
2013年1月4日,一名15岁女孩突然头痛呕吐晕倒不省人事。孩子的老师急呼120出诊,孔令兴迅速赶到。当时女孩呼吸心跳已停止,孔令兴立即给女孩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等抢救。约10分钟后,女孩恢复了心跳。“当时她的父母在旁边喜极而泣。”
因责任心强,且业务精良,每次急救中心接到重大任务都会安排他奔赴一线。2014年5月,因一起突发暴力事件,单位领导选派孔令兴和1名急救护士配合海事部门执行海上急救保障任务。最终,孔令兴他们圆满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并获得“急救卫士”称号。
“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在我心中急救医生是一份很崇高的职业。”孔令兴说,只要病人需要他,他就会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