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保铭:抢抓“互联网+”重大机遇 做优做强互联网产业
罗保铭在海南生态软件园调研时强调
抢抓“互联网+”重大机遇
做优做强互联网产业支撑海南绿色崛起
5月19日,省委书记罗保铭赴海南生态软件园调研。图为罗保铭在海南农博网生态农产品体验馆仔细了解“互联网+特色农业”的新型电商平台。海南日报记者王凯摄
海南日报海口5月19日讯(记者周元)今天下午,省委书记罗保铭到我省互联网龙头园区——海南生态软件园调研并现场办公,强调省市两级政府及企业要齐心合力,抢抓“互联网+”的发展机遇,最大限度发挥海南的生态环境、服务环境优势,最大限度配置优质资源,做优、做大、做强生态软件园,带动互联网产业成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支撑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罗保铭一行先后来到位于园区的海南农博网生态农产品体验馆、生态软件园综合展示体验中心、腾讯创业基地等,与充满活力的创业者们亲切交流,并听取园区发展情况的汇报。
得知海南农博网科技有限公司构建“农户+体验店+电商”三位一体的服务和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将海南生鲜农产品卖到全国后,罗保铭十分感兴趣,表示政府将在培养“互联网+”人才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促进海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海南爱哪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以乡村旅游为主的周边短途旅行预订平台和主题旅行社群平台。罗保铭特意点开该网站,查看网上关于北仍村乡村游产品的介绍。他称赞说,这种创业将社会需求与农民致富紧密结合,极大地带动了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多加宣传推广。
“文化创意产品严重滞后,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个短腿、短板。”罗保铭关切地询问尚南(海南)文化产业集团公司的研发和销售情况,表示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更多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和特色旅游商品,希望公司研发更多优秀产品助力海南,丰富游客在海南的文化体验。
罗保铭还听取了研发情绪识别软件的翼开科技、开展电子票务的海南酷秀等互联网企业的介绍。“你们很不简单!”离开腾讯创业基地时,罗保铭殷切叮嘱这些潜心创业的现代社会弄潮儿,希望他们的创业紧贴社会需求,在成就自我、实现自我同时,也为社会尽到一份年轻人的责任。
在座谈会上,罗保铭听取了海南生态软件园、澄迈县委的工作汇报和创业者代表的发言。
罗保铭充分肯定了生态软件园的发展成绩和发展理念,指出今天的生态软件园已经具备了加速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基础。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战略,各地的互联网产业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发展的倒逼态势,我们必须要增强忧患意识,绝不能小富即安、坐岛观天。
“海南一定要抓住‘互联网+’这一重大机遇,绝不能延误这班车。”罗保铭指出,海南要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互联网产业是必然的选择。这符合当今产业大势、符合中央对海南的发展要求,更是海南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他指出,虽然海南发展传统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但发展互联网产业有后发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做优配套服务,不断提升在全国互联网行业中独特优势和吸引力。
罗保铭强调,生态软件园是海南的龙头园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典范。各有关部门和澄迈县委县政府要以“马上就办”的精神,尽最大努力精心呵护、积极扶持,不断完善配套服务,尤其是要在人才培育和引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上给予倾斜支持,在土地规划等方面给予科学指导,惜地如金、严格控规,助力打造园区2.0升级版,促进海南绿色产业跨越式发展,同时带动提升其他产业,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罗保铭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给予软件园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双方加强合作,把生态软件园打造成央企和地方政府合作的典范,打造成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示范园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芮晓武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调研,表示继续深化与海南的合作,并将集中集团优势资源加快生态软件园建设,助力海南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
省委常委、秘书长胡光辉,副省长李国梁,省政协副主席陈成,以及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
评论
搭乘“互联网+”快车,海南不能延误
-海南日报评论员
“要抓住‘互联网+’这一重大机遇,绝不能延误这班车。”省委书记罗保铭在海南生态软件园调研时,语重心长地这样强调。
新一轮信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与中国以及海南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因此,这是一次海南不敢落下的班车,不能输掉的战役。
发展互联网产业,是海南必然之选。中国是网络大国,网民人数6.49亿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47.9%,2014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达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长20%。与第一代互联网和传统产业不同,当前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其产业红利更明显、增长更迅速,“互联网+”服务和满足人民生活的水平更高、效率更高。可以说,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正对各行各业进行革命性再造,成为创新型经济的主要形式,也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砝码。“互联网+”计划,成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要求的重要举措。因此,加快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搭上“互联网+”的时代快车,是海南顺应大势、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
发展互联网产业,海南应大有可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提速、改革发展理念创新的当前,海南生态软件园各项发展指标在第一季度逆势飘红,亩产值超过3000万元,成为“以亩产效益论英雄”的生动范例和“海南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实践”。这也表明,在欠发达地区发展互联网产业,不存在障碍,完全可以异军突起,弯道超车。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定位,优势独具的自然生态,“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和旅游、民生、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应用”的具体要求,和一系列优惠产业政策、配套服务,具备形成发展互联网产业的政策、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洼地。
发展互联网产业,要加强制度创新。在“互联网+”时代,抢搭这一班快车,不只是海南在做,而是许多省份都在激烈竞争。北上广自不用说,重庆市昨日与腾讯签订众创空间项目协议,将带动2000亿元的产业规模,这得益于重庆市从2010年就推出“云端计划”的创新之举。海南生态软件园的快速成势、迅猛发展,也得益于海南省、澄迈县两级党政部门主动适应新理念、新业态的体制机制创新。实践证明,要发展互联网产业,没有依托人本思维、互联网思维、法治思维为基础的体制机制创新吸附力,是很难落地生根、蓬勃发展的。只有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去消除创新发展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成果转扩的障碍,在海南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才真正有希望。只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从目前全国各地在发展互联网产业上竞争的日趋白热化态势看,没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没有见贤思齐、举一反三的责任感,没有多想办法、多干实事的主动性,就谈不上做大做强互联网产业。海南各级党政干部一定要将之当作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一种使命来抓,用产业发展提速的成绩来检验“三严三实”教育的成效,切实推动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