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红包大数据:男人比女人更爱“抢红包”
互联网红包大数据报告上午发布 老年人最在意红包大小
早6点,睡眼惺忪地看一下微信群,挨个开启凌晨出没的拜年红包“捡漏”;上午10点,被领导拉进新的钉钉群,为了活跃气氛为同事发个20元的拜年大包;下午5点,想带爸妈去烤肉店美餐,查查哪个公众号正在发美食优惠券......
这也许是您的长假生活,也是多数中国网民的红包生活。今天上午,由企鹅智酷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红包”大数据报告》表明,互联网红包在城市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已接近九成。
九成城市手机网民玩过红包
在刚刚过去的除夕当天,几乎所有被公布的“抢红包”数据都是历年新高:共有超4亿名网友参与了“抢红包”,红包收发总量超百亿个。其中,支付宝红包总额达8亿元;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80.8亿个;百度钱包福袋被开启次数达112亿;微博平台红包总价值超过10亿。
到底有多少中国人在参与这场“红包大战”,才让抢红包的数据如此耀眼?据这份互联网红包数据报告显示,截至今年1月,互联网红包在城市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为89.5%,接近九成。其中可以直接提现或消费的红包最受欢迎,渗透率达88.3%,这些货币互联网红包用户多通过收发信任人群的红包而开启互联网红包之旅;而无法提现的优惠券类红包渗透率也达到21.7%。
老年人不甘被“落单”
除夕当晚,“北漂”小吕就在朋友圈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老家信号不好,几次抢红包不成的小吕决定放弃,没想到,她60多岁的婆婆却把自己的智能老年手机拿到窗户外面,一边探着身子玩着“咻一咻”红包,一边告诉小吕阳台信号特充足。“功夫不负有心人”,婆婆一共从支付宝抢到了2.58元、从微信摇到了2.6元的红包,“觉得今年零点时出锅的饺子都比往年香了。”
“互联网红包从年轻人开始向老年人扩张,在这场全民狂欢的游戏中,没有人愿意被落下。”报告统计了互联网红包在不同年龄用户中的渗透率:小于19岁、20-29岁、30-39岁等三个年龄段的网民中,均有约90%的人开启过红包服务;40-49岁网民中收发过红包的人有83.7%;而50岁及以上的网民中,也有64.6%的人喜欢参与红包“角逐”。
一线城市老大爷最“财迷”
全民参与的红包互动中,究竟谁更在意红包金额的大小?根据报告画出的“肖像图”可以看出,一线城市的老大爷最“爱财”。
报告显示,男性和女性比,16.4%的男性认为6元以上的红包才“够意思”,而45.9%的女性觉得抢到1元以内的红包也可接受。年轻人与老年人相比,19岁以下的年轻人大都认为0.01元-5元的红包可以接受,“图个乐子”就够了;而鲜有年长者这样认为,超过10%的年长者甚至觉得,单个红包都应超过10元。再拿大城市和小城市相比,一线城市的用户中有19.9%的人认为6元以上红包才拿得出手,40%以上的三四五线城市用户觉得1元以内也可接受。
红包意义延伸至情感诉求
抢来的红包怎么花?用在哪?报告也对此做了一番调查。
结果显示,78%的货币互联网红包中,“钱”仍然以红包的形式再次分发出去。近30%的互联网红包用户有过提现操作;用于电商购物的占比则为12.2%。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网民认为,红包的作用已从优惠便利升级到情感诉求:拉票、点赞、喜事分享、祝福随礼时,收发红包都是一种不错的沟通方式。
报告还显示,这些红包的派发和提现需求,促进了银行卡的绑定,相应的消费、支付、金融等服务业随之繁荣起来。随着线上线下消费链的打通,新的商业生态正在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