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热潮涌动 传统企业转身拥抱互联网

19.05.2015  15:37

  央广网财经北京5月19日消息(记者卢靖)上周五,商务部公布《“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作为“互联网+”的首个行业规划,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的问题再次引发热议,日前农业部提出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每个行政村将至少建设1个村级信息服务站,“互联网+农业”热潮涌动势不可挡。

  “‘互联网+农业’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最难加上去的,但是加起来将是改变最大的。”腾讯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孟昭莉对央广网财经记者表示。

   互联网和农业、农村、农民关系越来越密切

  产销脱节一直是农业发展面对的挑战之一,农民辛苦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并不适销,导致价格暴跌导致生产者受损失,又或者农产品需求大,而生产跟不上,价格飚高并不少见。

  “农产品价格波动非常大,主要是产供销信息沟通不好;农业和为农业服务的企业沟通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如金融企业,要收集分散的农户信息很困难,都影响农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农村产业研究室主任张元红接受央广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这些难题纷纷指向了一个出口,就是互联网。张元宏认为互联网和农业、农村、农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农民生产、生活都需要依靠信息,农产品质量、污染控制也需要信息配合。

  ”互联网的作用非常大,对现代农业的转变会更大,信息化、精准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方向。”张元红说。

  “一点点信息来源的改善都会对他们的生活有很大改善,贸易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其他的比如农村信息管理、病虫灾害、医疗、交通、粮食的基本信息,以及基本的信息实时上传都是非常重要的。”孟昭莉表示,她补充说到“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GDP本身的增长,更是整体社会福利的提升。

  她认为,改变农村生活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技术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整个用户习惯的改变,农民习惯使用互联网需要做上层的培育,比如提供适合农民的内容,后续连续地手机操作提示等,慢慢形成氛围才会有群聚效应,预计需要3-5年将会有巨大改善。

   传统农业生产企业纷纷转身拥抱互联网

  昨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一人一亩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原材料采购端和产品输出端达成战略合作,前者是我国最大的农牧产业集群的农业龙头企业,后者是我国最大的农产品信息交易平台,强强联合或许正是“互联网+农业”的最好例证。

  “与一亩田公司的合作,揭开了新希望集团在‘互联网+供应链’深度合作的序幕,新希望六和的传统农牧业生产基因,再加上一亩田的农业电商基因,将为新希望在未来畜牧业产业重构、消费端数据营销管理、产品溯源等领域注入更多想象空间。”新希望六和总裁李兵表示。

  据了解,一亩田在过去10个月内,平台流水已经累计突破100亿元,而年内的交易目标定位于1000亿元,一亩田CEO邓锦宏坦言,这是互联网才能带来的速度。

  “我们既跟新希望六和这样的供应商合作,也跟乡村基、云海肴等终端采购商合作,把他们有机地通过互联网工具结合,很有希望做到1000亿。”邓锦宏接受央广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何利用互联网工具有机结合,邓锦宏举例说,经过实时监控一亩田从终端采购商得知上周红烧猪蹄的销量是红烧羊肉的十倍,可以第一时间把数据反馈给生产企业加大猪蹄供应量,因为终端商的采购量将会增大。

  “我相信对于双方都是极大的利好,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流通效率的变化,大量的交易和供应链数据,帮助农牧企业生产者变得更加‘聪明’,解决农产品分散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供求更加接近。“邓锦宏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