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3年豆浆查出乳腺癌?上海疾控:大豆防癌抗癌
日前,一则“一女子喝了3年自磨豆浆后查出乳腺癌”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称豆制品中含有大量植物雌激素,会造成人体内雌激素含量偏高,增加乳腺癌患病几率。上海市疾控中心今日发布消息称,事实上,大豆类食品不仅可以降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而且能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复发和死亡的风险。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早在2011年就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每天摄入11克大豆蛋白(约30克干豆)的乳腺癌患者死亡率和复发率最低,其中大豆中的异黄酮和优质蛋白质发挥了关键作用。
过多的雌激素摄入是诱发乳腺癌的主要原因,而大豆制品中含有大量“雌激素”,也因此很多人把豆制品和诱发乳腺癌关联了起来。但其实,此“雌激素”非彼“雌激素”!上海市疾控专家指出,由于大豆中的异黄酮类物质与人体内的雌激素长得跟双胞胎似的,所以被草率地冠以“植物雌激素”之名,但其实二者在功能上大相径庭,正如都是碳元素,金刚石和石墨之间只是分子结构上有小小的差异。
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说,雌激素之所以能在体内发挥作用,是因为机体内存在着雌激素的“受体”,即接受某物质的载体。“比方说,雌激素是一把钥匙,雌激素的受体是一把锁,正确的钥匙插到正确的锁孔里,功能就会开启。”然而,大豆异黄酮这把“钥匙”虽然能插到雌激素受体的“锁孔”中,但是开锁的效率却是十分的不给力,最多只能起到1%的弱雌激素样活性;而正是它占着锁孔不开锁,让能开锁的正宗雌激素没了用武之地,这就起到“抗雌激素”作用。
“大豆异黄酮具有双向调节能力。”市疾控中心专家说,一方面其可发挥“类雌激素”作用,明显改善和消除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一方面可发挥“抗雌激素”作用,大大降低乳腺癌发生和复发的风险,是不折不扣的天然防癌抗癌物质。而大豆异黄酮还具有扩张动脉、加强脑部血流量和肢体血流循环、降低血液黏度、减弱血管阻力、改善心功能、增强微循环的功能,起到降血压、预防老年性痴呆的作用。它的抗氧化活性,除了对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还对白血病、结直肠癌等有防治益处。”(新民晚报新民网 李若楠)
对于乳腺癌,上海市疾控中心防治建议:
1、提高个人健康素养,从权威渠道获取健康信息;
2、学会识别各种乳腺癌危险因素,如家族史、月经初潮过早、绝经过晚、不生育、晚生育、不哺乳和少哺乳、不合理补充雌激素、吸烟和肥胖等;
3、积极采取各种乳腺癌预防措施,如坚持运动,增加豆制品摄入等,尤其是响应全面放开“二胎”和“产假”改革等计划生育政策,增加生育和哺乳时间,减少雌激素暴露;
4、坚持每月乳腺自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5、接受适龄人群乳腺临床检查,不逃避体检,通过乳腺触诊、B超和X线钼靶摄影等常规检查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