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游成旅游扶贫主角 “旅游+扶贫”,风景变“钱”景

08.01.2018  11:02

  ■ 本报记者 赵优

  茂密的槟榔林掩映着朴素的民居,小径蜿蜒曲折,三角梅、朱蕉等花卉点缀其间,风光醉人。这是行走在海南农村随处可见的场景,也是游客寄情于景的乡愁所在。

  恰逢周末,琼海市会山镇加脑村热闹非凡。路旁的小卖部,挂起了“苗家特色产品出售”的招牌,大山五月茶、野生蜂蜜、山兰酒、苗家萝卜干、苗家酸菜等特产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这萝卜干是自家晒的,烧腩肉最好吃”“五色饭是蒸熟晒干的,泡过之后就可以煮了”……老板蒋昌军一边回答顾客问题,一边打包收钱,忙得不亦乐乎。

  在脱贫攻坚战中,乡村游成为不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法宝。“是游客帮我脱下了‘贫帽’。”“哖嗦苗家乐”帮工冯昌毅从吃低保到“吃旅游饭”,干劲十足。

  “旅游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富民产业。近两年,我们通过推动旅游扶贫规划编制、确定旅游扶贫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扶贫培训等,不断推动旅游与扶贫工作融合发展,多管齐下建立旅游扶贫机制,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在推动我省‘小康提速’中发挥更大作用。”省旅游委主任孙颖表示。

  2016年,省旅游委围绕贫困村开展项目策划,积极包装一批风情旅游小镇和乡村旅游项目,其中风情小镇旅游项目17个,总投资446亿元;乡村旅游项目40个,总投资449.46亿元。目前,一批带动旅游扶贫的乡村旅游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如临高溪尾村和新华村打造成和舍镇溪尾村水晶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

  实践表明,旅游业发展是最好的富民和扶贫方法之一,尤其在山区扶贫和乡村开发之中。

  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寒村,贫困户开办的农家乐、民宿正吸引着城里人自驾到此感受“天上什寒”的魅力。目前,什寒村有农家乐19家,其中18家为村里原来的贫困户经营;村里还有各类民宿床位97个,价格从80元至328元不等。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最美乡村”,全村人均纯收入在2016年达到了13721元。而更令人欣喜的是,村民们尘封已久的发展意愿豁然激发,村民自力更生谋发展致富的信念更加坚定。

  以开发旅游驿站而整村脱贫的“白沙罗帅村模式”、新型城镇化+旅游扶贫的“琼海会山镇模式”……越来越多的乡镇和乡村正在不断创新旅游扶贫模式。

  (本报海口1月7日讯)



  
人民日报:旅游扶贫,让日子富而美
海南保亭,村庄融入景区,村民参股分红 旅游扶贫,人民政府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送达纳税人
  “收到税务局减税降费红利的明细短信,感觉就像我们交话费能看到消费明细一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公司减了多少税,还能清楚地了解不同税种减了多少。”海南中化橡胶有限公司王会计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短信账单。截至7月申报期,该公司享受增值税减免167432.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