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蒙促中蒙经贸进入“黄金期”

20.08.2014  09:54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 董冠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8月21日至22日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11年来首次访蒙,也是睦邻富邻的“走亲戚式”访问。北京专家分析,此行矿能大项目、互联互通、金融合作的重点推进,将使中蒙经贸进入“黄金期”。

  中蒙山水相连,有着4700多公里的边界线,14个边境口岸,互为陆地边界线最长邻国。多年来,中国一直是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国,2013年两国贸易额升至60亿美元,占蒙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

  习近平此访带着睦邻富邻、共享发展红利的任务。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建超18日在北京透露,此访将签署经贸、金融等一系列双边合作“大单”,中蒙将进一步明确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经贸合作思路,并以互联互通和矿能大项目合作为优先方向。

  “中国与蒙古国具有天然的地缘和互补优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分析,蒙古国盛产煤炭、铜、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中国拥有矿产勘探、开发、深加工的技术资金,以及广大市场。

  矿业是蒙古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蒙古国矿业部国务秘书吉格吉德在习近平访蒙前接受采访介绍,过去三年,蒙古国出口总额的81%、吸引外资的73%来自矿业,中国在蒙总投资的51%是矿业投资,“目前,蒙古国在矿产品深加工方面还没有足够技术,希望蒙中在矿业领域进一步提高合作规模和水平。”

  此前有媒体援引蒙古国经济发展部副部长ChuluunbatOchirbat透露,在习近平到访期间,蒙古国可能与中国石化签订燃气项目和供应协议。协议将包括建设两座煤制气工厂,预计2019年投产。观察人士预计,习近平此访在大型矿产开发项目,以及煤化工、煤制气方面都可能取得突破。

  “目前是中蒙关系又一个黄金时期”,中国前驻蒙古国大使黄家骙认为,发展铁路、公路、电力等互联互通亦是中蒙经贸战略契合点。中国驻蒙古国大使王小龙指出,目前,中蒙两国在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还相对滞后,双方应补齐短板,释放“地利之便”。根据外交部透露的议程,习近平此访还将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等议题。

  蒙古国连接亚欧,与中国腹背相依。多位专家指出,蒙古国作为内陆国,需要实现跨境运输,便利出海通道;而中国向北经蒙古国通俄罗斯,中蒙俄油气管线或许也可成为互联互通的重要内涵。

  此外,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对中新社记者指出,中国的机电产品、农产品、建筑材料、纺织品等在蒙古受到青睐,中蒙在草原生态保护、特色制造业、畜牧业、农业、高科技等领域都有广阔合作空间。

  不过,何茂春亦提醒,中蒙商务往来中也存在小摩擦,如中国企业在蒙投资需注意当地工会、环境等规则,而蒙古国部分法律规则的模糊和多变,也使中国投资者无所适从,“双方能从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沟通、互信,这些小瑕疵都是可以解决的。”

  同处东北亚,蒙古国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镇,也是中国周边外交格局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此次访蒙,对更大范围的周边合作也将产生良性作用。“全球化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立发展。中蒙只有加快合作,才能共同建立一个富强的东北亚”,何茂春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