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深圳细节披露,这些信息必须关注

26.10.2018  18:40

  党的十八大后我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来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考察时强调。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道路是正确的,必须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再接再厉

  “深圳要扎实推进前海建设,拿出更多务实创新的改革举措,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深考察期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人振奋。

  24日-25日,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分别回访总书记24日考察过的深圳“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展厅、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和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只争朝夕的昂扬斗志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不断擦亮经济特区这块“金字招牌”。

  10月24日上午,习近平在深圳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新华社发

  1

  回访点 “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展厅

  敢闯敢试,不断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六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登上深圳莲花山,向全国发出深化改革动员令。

  六年后,总书记来到设在莲花山脚下的“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展厅,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在这幅著名的标语面前,习近平驻足交流。(新华社记者拍摄)

  展厅内,今昔图片强烈对比,历史场景如在眼前。

  “我国40年的变化翻天覆地,举世瞩目

  “我们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

  “广东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优势,创造更多经验,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10月24日上午,在展厅内驻足察看展览展示的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峥嵘岁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上述重要讲话。

  △展览馆设计了多处复原场景,把人们的记忆拉回到改革开放之初的年代。这是当年的百货商店。(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再困难也要把源头创新做下去

  24日上午11时许,十数位各界代表从位于深圳城市设计与艺术规划馆的改革开放展览馆中走出,他们当中有学生,有一线工人,有科技创新人才,还有深交所的主要筹建者。

  “能见到总书记,我感到非常高兴。能和总书记在一块儿合影,更是说不出的兴奋。”第一位和总书记握手的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主要筹建者禹国刚,深圳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靠的是像禹国刚这样的特区早期建设者们敢闯敢试、积极开拓的金融改革。

  禹国刚说,“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大优势,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等只有一个证券交易所,而我们有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两大证券交易所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和经济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肯定大于其他大湾区。

  科技界代表刘若鹏说,“总书记和每个人都握手问候,非常关心我们的科技创新工作,希望我们坚持自主创新的路子。

  回望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深考察,当时29岁的刘若鹏全程陪同总书记参观了深圳高新区展厅和光启的超材料展厅。那时,光启是总书记在深圳考察的第一家企业。

  在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深圳集中推出235条措施后,今年又聚焦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科研评审制度和财政科技经费使用改革,出台《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评审办法》,在全国率先实施国内外专家“主审制”,科技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

  去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35%,居全国前列。今年,深圳将财政科技资金翻了一番,全部投向基础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目前,深圳5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柔性显示、无人机等领域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沿,多项核心技术从“跟跑”“并跑”转向“并跑”“领跑”。

  刘若鹏说,我们将不负总书记的嘱托,即使再困难,也要把源头创新、核心技术的创新做下去。

  “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劳动者大军

  73岁的深圳市龙岗区南岭村原党支部书记张伟基激动万分地说:“感觉无法用简单的话语形容我的心情,对总书记有说不尽的话。

  张伟基是第二次见到总书记。他说,“总书记问了村里的变化,非常关注南岭村的发展。”目前,南岭村已拥有集体固定资产达3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5万元。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南岭村从贫穷村发展成为富裕村。

  新时期,以南岭村为代表的社区经济正在探寻创新转型新路径。1983创意小镇二期正加速建设,与上市公司敲定共同组建产业投资基金,发起南岭天使投资基金……“南岭村正在从传统的‘房东经济’迈向高端的‘创新经济’,努力把‘创投+孵化器’模式做大做强,向培育伟大企业的目标不断迈进。”南岭村党支部书记张育彪说。

  焊接教练刘仔才是全国劳动模范,也是此次接受总书记会见的代表之一。“非常激动和兴奋,我见过总书记三次,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和他握手。”刘仔才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作为技术工人,不是流大汗、出大力就行了,我们要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要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劳动者大军,发扬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气。”刘仔才说。

  2

  回访点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

  把前海建设得更好更美内涵更丰富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道路是正确的,必须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再接再厉

  “深圳要扎实推进前海建设,拿出更多务实创新的改革举措,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深化深港合作,相互借助、相得益彰,在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前海考察时,发表了上述重要讲话。

  六年前,习近平在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的第一站就是深圳,彼时这里除了外海堤有一块“前海石”,四周全是黄土。六年过去了,滩涂地已树影婆娑、高楼林立,一座现代化新城已初步显现。

  △ 在前海石公园的前海开发开放成果展示墙上,这张八年间的对比图异常醒目。(央视记者 谢晓光 拍摄)

  “感受到了中央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

  回忆起六年前,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前海管理局局长杜鹏感慨,前海那时还是一片滩涂,总书记就是站在前海石旁对前海作出“精耕细作,精雕细琢”“一张白纸,从零开始,可以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的指示,如今,一座现代化新城已初步显现。

  “截至今年9月,前海已累计推出364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创或领先达133项,很多都已经在全国复制,总书记鼓励我们要继续敢闯敢试,继续探路、走在前面。”杜鹏说。

  前海管理局首任局长郑宏杰也对此深有感触,五年前,正是他向总书记汇报前海开发建设情况,此次又见到总书记,他感到非常荣幸。

  “这些年,前海管理局一茬接着一茬干,前海‘一年一个样’地发展。”郑宏杰说,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前海在深圳改革开放、发挥排头兵、试验田方面的作用和贡献,还特别提到前海创新了很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是前海和深圳的荣誉,让人倍受鼓舞”。

  “我对前海有很深的感情,我们那时是起步阶段,倾注了很多的心血,所以特别希望前海能在改革开放中茁壮成长,从一个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郑宏杰很动容。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说起了接受会见时印象最深刻的事:“总书记再次强调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意义,让我感受到了中央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意愿和决心”。

  △ 习近平当天参观了前海展示厅。这是未来的前海。(央视记者 杨立峰 拍摄)

  “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深信不疑

  “当时我很紧张,但总书记笑容温和,就像长辈一样,我就放松好多。”前海青年创业团队引起了习近平的关注,5个团队中有3个来自香港,随身宝创始人郭玮强就是其中之一。

  郭玮强是香港“90后”创业青年,还在校读书时,他就想去前海,2016年进驻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他将高等学院的科研成果在深圳落地,变成产品,短短一年时间,已申请了几十项独家专利,融资估值约1亿元。

  “总书记知道我是香港青年创业者后,还停下来了解团队情况、项目内容、在前海的发展状况,他非常关心我们这些香港青年。”郭玮强回忆当时的情景,心情激动。

  同样来自香港的胡桃科技创始人彭奕亨则用“振奋”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彭奕亨的团队致力于打造户外出行的高端科技品牌,目前主打产品是智能电动滑板,产品去年刚发布,主要做海外市场。自今年2月进驻前海后,仅半年时间团队即得到扩充,已构建了由新加坡、美国等地成员组成的国际型团队。

  “我想对总书记说,我们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深信不疑,这里肯定会成为世界领先的湾区,会走出越来越多像腾讯、大疆这样致力于改善全球人类生活的科技公司,我们会不断往前冲的。”彭奕亨坚定地说。

  △ 10月24日的前海石公园(央视记者 彭汉明 拍摄)

  近年来,前海把“深港合作”当作核心任务来抓。目前,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里累计孵化的340个创业团队中,港澳团队就有169个。而前海累计注册港企已有10064家,创造的企业增加值和税收收入都占到片区的1/4,特别是实际利用港资,已经占到95%以上。

  “总书记给了我们很多鼓励和肯定,前海初步实现了‘一年一个样’的要求。我们将继续努力,把前海建设得更好、更美、内涵更丰富、质量更高,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竞争,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试验样本和载体。”杜鹏说,“我们有信心完成这个使命”。

  3

  回访点 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

  打造新型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平台

  24日,临近中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同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深入交谈。在社区儿童之家,小朋友们争相跑来同习爷爷拥抱。习近平看到社区管理井然有序、居民安居乐业,十分高兴。

  “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要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总书记在北站社区的一番讲话,令深圳人民倍感温暖,也为深圳新时期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北站社区党委书记、工作站站长何新生,与习近平总书记交谈了好几分钟。总书记专门向他询问了基层党建和社区管理的情况。

  “我来深圳16年,在社区工作了8年。在基层最大的好处,就是和群众贴得非常近,真正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冷暖疾苦,也能真正为老百姓做一点事”,回忆着与总书记交谈的一幕幕,何新生禁不住感慨“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何新生口中“为老百姓做的一点事”就是社区服务。“社区情况复杂多样,群众需求多种多样,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何新生说,总书记的这番叮嘱,正是北站社区工作者们多年来追求的目标。

  谈到社区服务,让何新生最欣慰的是,任何时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都座无虚席。“老百姓很喜欢这里,他们在这里真正感受到了一种美好幸福的生活。

  在北站社区服务中心考察时,总书记了解了社区公共服务、基层党建、社区管理等情况。

  在深圳,党群服务中心已成社区服务标配设施,但北站服务中心独树一帜:占地达2800余平方米,不仅包括办证服务大厅、24小时自助便民服务区等行政服务项目,还设立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老年日间照料、社区党校、党员志愿者调度中心、人才驿站、社区规划师工作室等20多个社区服务项目,是龙华区占地面积最大、服务功能最全、建设标准最高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带给北站社区居民的,是一站式服务的全新体验。

  “不管是政务服务还是文化服务,在中心都可以‘一站式’搞定”,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说,这里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何新生眼中,体量庞大、资源丰富的社区服务中心,其使命不仅仅在于为社区各类人群提供无差别服务,更在于打造新型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平台。

  △ 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央视记者 王鹏飞 拍摄)

  北站社区是深圳城市化进程的典型代表。短短6年时间,辖区的居民结构由以原住民为主发展到商务白领、外来务工人员等人群多元存在;城中村社区与花园小区林立,深圳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项目龙悦居也位于此;深圳北站枢纽日均人流量从5万人次剧增到最高峰时的70万人次。

  “城市化进程中,北站社区面临着社区人员结构多元、组织形态多样、社会诉求多层、思想意识多变的深刻转型”,何新生坦言,社区党委一直努力寻求社会管理服务的最大公约数。

  “让居民享受更精准精细的服务

  在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张莹莹是和习近平总书记握手交谈的第一位居民。

  △ 习近平与张莹莹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拍摄)

  得知张莹莹现在从事帮助残障人士就业的工作,总书记亲切地问道,“社区有多少残疾人朋友实现了就业?”“就业的渠道有哪些?”两人的交流一直围绕着残疾人的就业与生活。

  2016年8月,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张莹莹成立了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专门针对残障人士进行心理辅导、就业培训等,并积极联系企业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岗位。

  如今,“雨燕”已经帮助300余名残障人士实现就业。在北站社区,像这样为社区居民服务的社会组织不少。

  北站社区培育了出租屋楼长协会、龙悦居志愿者协会等20余家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存在,让北站社区的居民们享受到了更加精准精细的服务,也成为北站社区治理的重要参与力量。

  2013年10月,北站社区以单栋楼主为主体,选举产生了“出租屋楼长协会”并正式注册。随后,北站社区党委聘请专业团队,将“罗伯特议事规则”引入北站社区,并为楼长们培训议事规则、流程及方法。

  在创业花园小区,楼栋密集,高空抛物现象屡禁不止。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小区启动安装防坠网项目,楼长协会走村入户动员,并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召开会议,在加装防护网工程上达成共识。小区一名业主还自掏腰包6万余元,完成了防护网的安装,在小区传为佳话。

  “通过党组织的引导,让各类组织深度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实现思想观念、服务资源、工作机制的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谋社区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何新生说。

  采写: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玮 郭悦 吴永奎 张东方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