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退休知名主持人敬一丹:我的书里没有名流(图)
中新网海口11月15日电 (记者 关向东 张茜翼)“以前关注的公益行动在继续,以前在从事的教学也在延续。通过职业小结书《我遇到你》,以书会的方式和读者见面。”从中国中央电视台退休的知名主持人敬一丹,这个周末走进海口的高校、书店、政府机关,刮起了一阵“一丹旋风”。她通过中新网独家专访,感谢关心她的海内外观众和读者。
“这种交流和屏幕上与观众单向交流不一样,我以文字的形式与读者的交流是双向的,获得了从他们的角度看我职业的声音,我很在意这种声音。”敬一丹说:“接触最多的是年轻读者,他们说‘我们成长记忆里有你。’昨天有一位七八十岁的大学老师表达说‘这些年来我们是一起变化的。’我感受到作为媒体人的幸运,个人的职业生涯与观众是有共鸣的。”
作为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记者,敬一丹与《焦点访谈》、《感动中国》、《经济半小时》、《一丹话题》、《东方时空》、《声音》、《新闻调查》等栏目相携走过多年,更曾站在镜头前,直播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重大事件。
观众眼中的敬一丹真诚、朴素,她参与的节目始终对普通百姓有一种特别的关注。是否有一种“一丹视角”?
敬一丹说:“在我的心里,最深影响的是那些在公众视线之外的,在角落里、在很偏远地区的往往被忽略的人。当我有缘遇到他们的时候,很想把这样一群人的生活状态让大家知道,把他们的声音在人群中放大,他们改变了我,所以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最想写的就是这样的人,我的书里没有名流。”
《我遇见你》中,敬一丹的笔下描绘了这样的人们:腼腆而不善言辞的胡老师,20年日复一日地在水库中用小木盆接送孩子们上学;封闭贫困的麻风村终于有第一批毕业生,王文福老师和台湾人张平宜,开始改变了麻风村民们没有教育、与世隔绝的历史;韩笑终于可以在村道上像刘翔那样奔跑……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遇到”?敬一丹说:“媒体天然的特点就是凑热闹,光鲜的地方自然让人们趋向,这是一种自发,但是我想职业媒体人还要有一种自觉。自发是容易的,但自觉是需要提醒的。我在央视的职业平台上,慢慢养成了这样一种自觉,关注容易被忽略的弱者的声音,再放大他们的声音,同时还要关注智者的声音。这就是我职业生涯里能做和该做的事,回头看这是我做的很有价值的事。这些是我年迈的时候,回想起来都会微笑,有欣慰感的事。”
走下镜头的敬一丹显得活泼、年轻,“保鲜”秘诀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平台,和年轻人在一起,专注做事。“我加入焦点访谈已经40岁了。这个平台是前沿的,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我的同事白岩松、崔永元更前沿,这种年轻的氛围让我忘记自己的年龄。”
“所有的年龄都是最好的年龄。60岁的年纪更从容,更有体验,更能做自己想做而能做的事。”敬一丹介绍退休后的教学生活:“去年我为北京大学本科生开了一门课“口语传播”,我认为每一个社会人的都应该了解,口语交流的能力,是很基础的能力。我在中国传媒大学和北大带艺术硕士研究生,这些研究生很多是在职的,与他们交流是同行交流,是把学界和业界结合起来交流的一个点,使得我能更敏感地关注到业界最新鲜的实践。”
寄语新一代传媒人:“这一代有这一代的天地,现在的记者和未来年轻的记者,他们的选择更多,传播方式更多,也许眼前看起来有点迷茫和焦虑,但是我觉得焦虑也比麻木好,变化也比一成不变好,这一代年轻人他们将决定明天的模样,我觉得他们会是更有创造力的一代。”
融媒体时代出书,敬一丹做了新尝试,希望和读者的缘分持续下去。“除了文字、图片,书内还有20多个二维码,读者扫码可以加我的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还可以看到文章提到的一些栏目的原始影像,这种感觉是立体的。最初想针对读书不便的人,像盲人,我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长篇播出节目,后来觉得广播爱好者,开车的时候也可以听。”(完)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