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特色精品农业鼓了百姓腰包
推广种植凤梨、莲雾、圣女果等新品种,打造系列农产品品牌矩阵
临高特色精品农业鼓了百姓腰包
■ 本报记者 罗安明 通讯员 赵秀君
微风吹过,凤梨基地里,清香弥漫。进入3月份,在国内一些地方,同属凤梨科的菠萝出现滞销情况,而临高县博厚镇洋大村的台农17号凤梨,却成了市场的“宠儿”,收购商提前一个月就下了订单,主供浙江、上海的高端消费市场,最高卖到3.7元/斤,价格是普通菠萝的两倍。
“这里以前种的是桉树和地瓜,一年下来两手空空,现在种凤梨,亩产值可达1万多元。”该村千亩凤梨基地生产主管彭国晖说,种植品种调整后,经济效益有了天壤之别。
凤梨市场和效益的“双丰收”,折射出临高县近年来打造“王牌”农业的发展脉络——坚持发展特色精品农业,调优种植品种,做强农业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临高县农业种植业产值达26.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678元,分别同比增长15.4%和10%。
临高地势平坦,拥有73万亩沃野良田,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但长期以来,作为农业大县的临高却面临着低质低效农业规模过大、农业品牌小弱散的突出问题。
如何打破发展“天花板”?近年来,临高县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战略部署,顺应市场需求,向亩产要效益,特色精品农业呈现生机勃发之势。
“种十几棵黑金刚莲雾,就比得上过去种10亩地。”临高县调楼镇武闹村的龙洲一号家庭农场内,昔日在外打工的农家汉王开现,如今当上了“农场主”。2013年,王开现回乡创业种植莲雾,并逐年扩大种植。他介绍,自己种出的金刚莲雾,个大的重达6两一个,一棵树一次可结果140斤,批发价卖到了十几块钱一斤。去年靠种莲雾赚了30万余元,今年他计划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00亩。
与此同时,在王开现的带动下,周边村庄已有8户农民开始种植莲雾,其中不少人发家致富,盖起了楼房。
在临城镇西田村,村民邓吕松挑着一担红彤彤的圣女果,喜上眉梢,“第一年种了7亩地,就赚了8万多块,真没想到。”去年9月,临高县农业局投资500万元平整村里的270亩旱地,扶持村民“抱团”种植圣女果。仅半年过去,圣女果成了带动村民致富的“金疙瘩”。
“去年买苗时,大家还有点犹豫,现在积极性都起来了。”西田村党支部书记郑永说,今年村里计划扩大种植圣女果500亩,打造一个种植示范基地,发展城郊采摘体验游。
一个个由小小水果带来的致富故事,正是临高发展特色精品农业的生动写照。近年来,临高县先后出台《临高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补贴办法》《临高县退蔗改种补贴办法》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引导农民退蔗改种4.4万亩,同时推广种植香蕉8.5万亩,红心蜜柚1.7万亩,凤梨7100亩,种桑养蚕2100亩。特色精品农业,成为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的新引擎。
“临高已成为全省最大的香蕉和红心蜜柚生产基地。”临高县农业局局长符巍瀚表示,发展以热带水果为代表的特色精品农业,正在让临高农业展翅起飞。
鸟儿飞向天空靠翅膀,农产品要卖得好靠品牌价值。海南天地人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地人公司)在临高种植了8000亩香蕉。和传统“三年一换苗”的种植模式不同,该公司掌握了全球领先的香蕉枯萎病防控技术,不仅可以15年不换苗,种出的香蕉品质上乘,畅销全国。
“我们公司立足技术和品种优势,形成了以香蕉、红心蜜柚、火龙果为主打的天地人品牌系列高端精品水果,在全国打响了品牌。”天地人公司监事会主席王中青介绍,公司走品牌化经营路子,出产的香蕉、红心蜜柚,虽然价格偏高,却受到市场欢迎。
2015年以来,临高投入1000万余元对知名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改造,同时对进行商标注册、品牌认证的企业、农民进行资金奖励,在全县迅速掀起了一股创品牌的热潮。目前,该县基本形成了临城红心蜜柚、美台香蕉、东英长寿五粮、博厚花卉、多文空心菜、皇桐牛大力、高明木瓜、五院蜜枣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品牌矩阵。
“下一步我们还要打造一个万亩级国家农业公园,将品牌农业示范基地、美丽乡村、风情小镇、人文古迹串联进来,让临高一年四季有花开、有果摘、有景看。”临高县委书记李江华表示,通过发展特色精品农业,做强品牌,推动农旅融合,临高将用三到五年时间,再造“鱼米之乡”的招牌。(本报临城4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