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新盈镇——千年渔港文脉长

14.11.2022  22:12

镇的一名女子在销售鱼获。海南日报记者 李豌 摄

临高新盈镇海域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海南日报记者 王凯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李豌

  船上粗犷的渔家汉子,船下贤惠的渔家女子,岸上优美的哩哩美歌声,海边浓郁的渔村风情……走进临高县新盈镇,你总能轻而易举找到这个滨海小镇的“”印记。

  在新盈镇海边,人们仍可看到新盈港旧址,清末时期这里曾是海南最大的渔船码头。在旧址旁边,面积约50万平方米的新渔港整齐停靠着大大小小的船舶,不时有渔民搬着一筐筐鲜鱼从船上走下来。靠海吃海,千百年来,新盈人守着这片海,以渔为生,创造出独特的渔文化。

  凌晨卖鱼晨间休闲

  新盈人的一天,是从凌晨5点开始的。在新盈中心渔港码头,每天凌晨天还没亮,前一天下午或傍晚出海的渔船陆续回港,码头上一个个头戴斗笠的渔家妇女翘首以盼丈夫满载而归。靠岸、泊船、卸货,大约4个小时后,码头上的各类渔获就会被各路采购商和散客买光,一天最繁忙的时刻宣告结束。此时,在码头之外的其他地方,人们刚刚开始一天的生活。

  早上8点半,渔民“六哥”已经坐在码头附近的一个早餐摊位前,和其他一同出海打渔的兄弟们边吃早餐边聊天。“六哥”名叫李东,今年57岁,是新盈镇隆安村人,因在家中排行老六,又是船老大,被人称为“六哥”。他15岁开始出海捕鱼,至今已有42年“渔龄”,所掌之船从父辈留下的9米长的小船到现在21米长的大船,算得上是个老“海漂”。

  考虑到风向、海洋生物习性等因素,多年来,“六哥”都是下午或傍晚驾船出海第二天凌晨回港,彻夜不眠。每天早上登岸后,他习惯去吃碗热乎乎的粉,补充能量。8元钱一碗的河粉,“六哥”加了个鸡蛋,碗里几只红火的大虾格外显眼。虾是“六哥”从船上带下来的,请摊主帮忙煮进粉中。

  早上八九点钟,有些新盈渔民还会小酌一杯,这并不稀奇。与靠种植业、畜牧业为生的农民不同,渔民的早晨就是其他人的夜晚,最忙的时间刚刚结束,下午又得准备出海,早晨是他们与朋友把酒言欢的最佳时刻。有的渔民不爱饮酒,则以茶会友,点一壶十几块钱的老爸茶,喝上两小时再回家睡觉。和前一夜在风浪里的辛劳相比,此时的他们是舒适而知足的。

  色彩斑斓的渔家建筑

  10月13日早上7点多,“六哥”将前一夜捕获的约2000斤鱼虾全部卖完,获得收入5800元。在新盈的船老大当中,这样的收入水平并不少见。

  据考证,早在南宋时期,临高就已经有了海商产业,沿海一带的居民大部分从事海洋捕捞,经济较为繁荣。自那时起,新盈一直是临高相对富裕的乡镇。由于常年在海中搏击风浪,新盈渔民的性格中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爽,热情好客。得益于来自海上的各类天然食材,新盈镇上的特色风味美食、小吃很多,有不少人节假日开车到此逛集市、买海鲜、品小吃。

  行走在新盈,你会不时被色彩斑斓的渔家建筑吸引。该镇的渔村,除了存有少量老式珊瑚石房、骑楼,三种外墙装饰风格的建筑最为常见:一种是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的石米外墙,颜色朴素单一;一种是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的彩色方块砖外墙,颜色较为浓郁,有的还会采用红绿撞色的装饰方法;还有一种是从20世纪90年代流行至今的瓷砖外墙,颜色多种多样,绿色、蓝色、粉色、褐色……一栋房屋外墙上出现两三种颜色的瓷砖也不足为奇。这些不同装饰风格的建筑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视觉层次。倘若你一路从镇墟往码头方向走去,会发现建筑的颜色慢慢由朴素变得绚丽多彩。

  新盈镇文化站负责人王俊说,沿海渔村的渔民有一定经济实力且眼界开阔,他们更倾向于购买新潮的建筑装饰材料,相较于传统农耕区的村民,渔民更喜欢将自己的房屋装扮得亮丽醒目些。渔村土地较少、人口较多,渔民为了充分利用划定的宅基地,大都将房屋建成门面窄、屋深长的样式。

  平安是发自内心的渴望

  出海打渔高收益的背后是高风险——未知的大海、未知的风浪,人在自然面前显得渺小而脆弱。以前,各类保障措施跟不上,许多新盈人十几岁就随父辈出海,为了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他们通常会早早结婚生子。

  “20世纪80年代以前,渔船、渔具较为落后,天气预报也没有,渔民出海捕鱼很多时候凭经验、靠运气,安全没有保障,他们只能寻找精神上的寄托,祭祀海神的活动应运而生。”临高县哩哩美研究协会主席邓天庆说。

  “隆盛村庄雨顺风调膺广德 安宁渔甸山丰海富赖明王。”从新盈中心渔港出来,步行5分钟可抵达隆安村明王庙,行至庙前,可见一副对联。庙内,神位前左右两侧放置着招财进宝摆件。庙墙上悬挂的匾额上写着“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等字样。

  渔民渴求平安的愿望同样体现于船只建造。据介绍,以前新盈人造船,会在船头两侧铆上“船眼”,即分别装上一块涂黑、涂白的圆木头,寓意船有一双眼睛,可以看到水下肉眼看不见的地方。

  男人出海女人当家

  在临高,人们都知道,新盈的女人要当家。由于男人常年漂在海上,顾不上家里的事情,久而久之,新盈的夫妇形成了默契:男人打渔,管海上的事;女人当家,管陆上的事。

  在新盈,许多渔民驾船回港后会去吃饭休息,渔获由妻子售卖。以前,大家都没有手机,为了尽快告知家人打渔收获情况,男人往往会在回港时,根据收获情况的不同在船上大中小三根桅杆中择其一挂上红旗。红旗挂在船正中最高大的桅杆上意为大丰收,挂在船尾最矮的桅杆上意为小丰收,挂在船头中型的桅杆上意为中丰收。如此一来,往往是船还未靠岸,岸上的女人就已经收到了消息。

  不仅是卖鱼,在许多新盈人家中,不论孩子上学、亲朋交往,还是红白事,家中大小事务一般都由女人定夺。与此同时,在新盈的渔市、菜市、商场,在忙的基本上都是女人。

  精明能干的新盈女人,也有柔美的一面。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由于男人常年在海上,与女人谈情说爱的机会少。新盈的年轻女子会按年龄段分别集中居住,少则五六人,多则十余人,逐渐在渔村形成了一个个“女子馆”。这种“女子馆”既是姐妹们的生活场所,也是男女相亲之地。

  未婚男子打渔归来后,会去“游馆”,但要进馆,必须以“哩哩美”对歌。“通过对歌,青年男女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方式极大丰富了‘哩哩美’歌词的内容。”邓天庆说。

  新盈镇总人口5.9万余人,其中从事渔业的人口占一半以上

  该镇共有渔船2000余艘,占临高渔船总数的一半左右

  分布着1000余口深水养殖网箱

  渔文化底蕴深厚,2008年被评为“海南十大文化名镇”之一

  制图/杨千懿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