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县博厚镇道德村大力推动文明乡村建设
临高县博厚镇道德村大力推动文明乡村建设,旧貌换新颜
百年道德老村 唱响文明新歌
■ 见习记者 林晓君
本报记者 李佳飞 通讯员 赵秀君
水泥砌成的乡道平坦地向村里延伸,两旁绿意葱郁。白云蓝天下,绿树环绕着的一排排黄墙红顶的平房,格外耀眼。
这里是临高县博厚镇道德村。清朝时期村里考出去的读书人将村名改为“道德村”时,其用意就是警示后人“厚德载物”。但后来,由于贫穷落后,崇德崇文的风气渐渐被今人遗忘。
近年来,在省委宣传部、临高县委县政府的关注帮扶下,道德村大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因地制宜发展种桑养蚕、林下养鸡等特色产业,倡导勤劳致富文明新风,一股以道德为先、心怀感恩、勤劳自强的文明新风吹拂乡里,农村发展一派生机勃勃。
整村改造
改善人居环境
走进村庄,一株大榕树旁树立的水塔十分醒目,这是两年前在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时,临高县水务局帮助村民一起修建的,解决了当地38户170多人的安全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
“以前道德村因为穷,村里的环境不好。进村只有一条泥土路,起大风时,尘土飞扬;阴雨天时,满地坑坑洼洼。”说起道德村这几年的变化,正在给水塔做维护的村民冯阿表掩饰不住自豪,热情地为记者介绍。
道德村是临高县博厚镇加禄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王学成告诉记者,2014年6月18日,省委宣传部与临高县道德村联手扶贫开发推进工作现场会在村前的大榕树下举行,从此拉开了道德村旧貌换新颜的序幕。近年来,有关部门共协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投入950多万元,对道德村进行整村规划改造,家家户户盖起了风格统一的民房,平坦的水泥路通到每户,村里还修建了文化休闲场所,并进行了景观绿化改造等,“整个村庄变得整洁、有序、美丽”。
发展产业
推崇勤劳致富
凌晨5时30分许,郑金永准时推开家门,到地里采桑叶。采桑叶、喂养蚕、通空气,是郑金永每日到岗必做的3件事。
郑金永是道德村的妇女主任,也是村里带头“种桑养蚕”的第一人。她不甘于种甘蔗、养鸡等传统产业,一次无意中听说种桑养蚕收益好,便开始尝试,还发动了4户村民,每人投入1万元,成立合作社,风风火火地开始了种桑养蚕事业。
村民不懂技术怎么办?去外地学!在郑金永的带动下,几户农民经常往返多文镇的种桑养蚕基地,并与该镇收购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
郑金永自豪地说,自从养蚕见效益后,村子里越来越多人都想报名加入合作社,他们计划在今年春节后将合作社规模扩大,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
与时俱进
弘扬文明新风
走在道德村笔直整洁的村道上,养眼的田园美景让人舒心。“诚信”节俭”“平等”“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刻于青石上、挂于横幅间的宣传标语,潜移默化已深入民心,时时刻刻勉励村民崇德、自强,文明之风沁入人心。
在村边茂密的橡胶林下,是一间间隔好的养鸡棚。村民冯耿每天挑着水桶从鸡棚里进出,当他转身合上鸡舍的门时,一个金灿灿的“福”引人注意。“600多只文昌鸡,前几天已经出售一批,一次就净赚几千元,只要勤快,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冯耿说,养鸡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让他每天的生活有规律起来,忙碌而充实。
“下一步,我们计划在村里打造一片生态荷花池,美化环境的同时,依托临高打造旅游珍珠链的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让村民拓宽收入渠道,也让四方游客感受这里乡村文明的气息。”王学成的眼中满是憧憬。
(本报临城11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