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严守生态红线 建设“公园县、果园村”

09.11.2017  12:18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临高坚持生态立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呵护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全力打造生态滨海公园县,让城乡居民共享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福祉。今年1至9月,临高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7.81亿元,同比增长25.7%,投资“洼地”效应日益凸显。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对污染项目坚决说“

  10月25日中午12时许,临高县新盈镇万和村旁,3台挖掘机正在一点点填平采石场留下的“伤痕”。数公里外,新盈红树林保护区内绿影绰绰,白鹭飞舞,一派安宁祥和的自然美景,引得游人驻足。

  “我们打算用三天时间把这些采石坑填平,然后由林业部门进行植被修复。”临高县国土局现场负责人秦敏带着20多名工作人员在路边吃完盒饭,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今年9月份以来,临高环保、国土、水务等6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全面叫停位于生态红线范围内或生态环境敏感地带的采石场、采砂场,对176处因采石、采砂等原因造成地表裸露的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对违规开采经营者一律按顶格处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临高县政务服务中心审批窗口,每天都有不少前来咨询的项目投资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政府对生态环保要求严了,我们企业必须跟着转变发展方式,多贡献绿色GDP。”来自山东的客商黄德胜深有感触地说。

  “环境保护重在预防,对于一切污染环境的项目,我们敢于亮红灯,敢于说‘'。”临高县生态环保局副主任科员王碧旻介绍,该局在日常监管中严格把关环评审批,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优化审批流程,主动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承诺限时办理相关手续;对触碰生态红线的项目,坚决喊停,不留情面。农业养殖项目一律远离学校、居民区、水源地、景区,近海的房地产、酒店项目,严格按照“三同时”制度由项目业主自行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让一滴生活污水流入大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临高最宝贵的财富,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最坚实依托。”临高县委书记李江华表示,在环保工作上,临高时刻严守生态红线,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启动城镇修补和生态修复,永葆临高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

  环保部门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1至9月,临高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为99.2%,海水水质持续保持优良。

   产业发展绿韵足 生态循环农业效益好

  发展划清了底线,产业瞄准了方向。走进临高县临城镇兰罗红心蜜柚基地,柚子树下“标配”的水肥一体化喷头,是个引人注目的新鲜事物。

  “每棵树下都有一个这样的喷头,连着几公里外一个大型养猪场的沼液发酵池,自动化给柚子树施用有机肥。”海南天地人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中青说,该公司在临高种植的2000多亩红心蜜柚都在按照生态循环农业的标准,不使用除草剂除草,用畜禽粪便、花生麸饼等有机肥取代化肥,用绿色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今年8月中旬,他们用有机肥种出来的300亩红心蜜柚,5天内被收购商一抢而空,批发价每斤卖到4.6元,每斤高出市场价1.2元。

  早上6点多,临高县新盈镇后水湾,临高海丰养殖发展有限公司的640口深水网箱在晨曦中迎来新的一天。自动投料船缓缓行驶至一口深水网箱旁。操作员一键开启,电脑系统自动计算应投料量,鱼料被均匀地喷投到100米周长网箱的各个角落。

  在深海中进行渔业养殖,饵料沉底是最常见的污染源。2016年10月,临高海丰公司与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国内首台自动投料船投入使用,不仅标志着我国深海养殖装备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也大大提升深水网箱养殖的生态环保水平。“后水湾是我们的祖宗海,不能砸了子孙的饭碗。”临高海丰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护这片蓝海,该公司将相邻网箱之间的间距从80米逐步拉宽至300米,严格控制网箱内鱼苗养殖密度,让大海自由呼吸。

  “相对于传统的海水养殖模式,深水网箱养殖本身对环境影响较小,但在环境监管方面,我们也不敢有丝毫松懈。”临高县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倪文壮介绍,临高深水网箱数量已达3133口,每新建一口网箱,都要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在养殖技术方面,他们要求企业采取“循环渔业”做法,在网箱底部养殖一些螺类、贝类,消化鱼类排泄物,养殖一段时间移动一次网箱位置,给海水提供一个自我净化的周期。这种类似“草原游牧”养殖方式,被业界称为“海上牧场”。

  近年来,临高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摒弃粗放、高消耗的发展方式,着手建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齐头并进”。

   建设“公园县、果园村” 城乡美了百姓富了

  “再过两个月,我们小区附近就有两个公园了,住在临高很舒服!”家住临高县市政大道恒泰·琉金岁月小区的业主陈丽蓉每天都要出门骑单车,眼看着临高体育公园轮廓已现,即将竣工,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穿城而过的文澜江,给临高带来了灵动气息,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点滴变迁。走进如今的临高,一条条风景怡人的景观大道,一个个绿树成荫的市民公园,正在塑造着一座生态宜居之城。

  自2012年提出“一县三地”发展目标以来,临高全力打造生态滨海公园县,建设“公园县、果园村”,生态美和百姓富“两步并做一步走”,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福祉。

  文澜文化公园、怡心公园、松竹梅三友公园、龙波湾森林公园等一批市民公园项目相继建设,大大增加了城市绿地空间,为市民休闲散步提供了好去处。而在乡村,一个个花果飘香果园村,成了热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庭院经济鼓足了农民的“钱袋子”。

  秋日午后,位于临高县博厚镇的乐豪村,处处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沿着村道一路行走,只见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着莲雾、黄皮、菠萝蜜、木瓜等各类果树。“我们村80多户村民种植有果树2000多棵,每年可为村民增加一笔不小的收入。”村民符石永高兴地告诉记者,2012年创建生态文明村以来该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果园村”。因为村庄环境变美了,也靠近海边,每周末都有“驴友”组团来村里游玩,体验上树摘果、赶海抓蟹的无穷乐趣,村民自家出产的果蔗、菠萝蜜、地瓜成了抢手的“土货”。

  从山环水绕的果园村,到四季芳香的花卉小镇,再到金沙碧浪的滨海旅游度假区,不断优化的生态环境,为富美临高的建设注入不竭活力。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李江华表示,临高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以我省确立的12大重点产业为主攻方向,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力争使临高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贫困户种出致富“金果子

  “我们村盘活闲置土地种植百香果,用畜禽粪便施有机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10月27日中午,临高县多文镇凤雅村的村民王志强在果园里喂鸡,爬满藤叶的支架下,一颗颗百香果散发着淡淡清香。今年6月,凤雅村委会39户农户与公司签订合作种植台农一号百香果121亩。如今,环绕村庄的成片果园即将迎来丰收的季节。

  中午12时,王志强提着一桶谷子,将200多只鸡引至百香果树下喂食,鸡吃完谷子,在树下吃虫、啄草。一排排果树支架下,几乎看不到杂草。今年5月24日,凤雅村34户贫困户和5户致富带头人成立临高雅香园种养专业合作,与三亚桂盈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种植百香果,由公司提供树苗和技术指导,按每斤3元的保底价收购。贫困户代表王志强被推举为合作社理事长,在一片橡胶林旁种植了20多亩百香果树。

  王志强按照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在橡胶林下搭起一间鸡舍,养殖了200多只鸡。鸡群成了他的“除草”助手,鸡粪被他变废为宝,用作果园的有机肥。

  百香果树行间,一条条浅浅的沟渠引人注意。王志强介绍,这是他种植百香果的 “第二招”。果园几百米外的水库旁有一个养猪场,种下百香果树苗后,他主动找到养猪场老板谈判,每年支付1000元“肥料费”,把猪粪运到果园埋在树下培肥土壤。“我每隔十多天就开三轮车去养猪场拉一次肥,果园没用过化肥农药。

  采取“农户+合作社+公司”的运营模式,建立“养殖小区+种植基地”的联结机制。在王志强的带动下,凤雅村的村民利用山岭坡地、溪边、渠岸、埔杂地等村中的闲置土地种植百香果121亩,不仅增加了致富门路,也扮靓了村容村貌。

  村民王仕庆平整家门口的一片闲置空地,种了2亩百香果树,还在果园里套种了地瓜等蔬菜品种,每天走出家门口,一片绿色很是养眼。

  “一亩百香果年产量在4000斤至6000斤,毛收入在1.5万元左右,除去5000元一亩的搭架成本(仅第一年需要)和1350元一亩的树苗成本,纯收入有8000多元。”多文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政府计划引导村民扩大百香果种植规模,在百香果树下种生姜等农作物,并结合当地的人文风情发展“乡村旅游”和“亲子采摘乐园”,多渠道增加农户收入。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