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中部生态核心区取消GDP考核 增收却变快(图)

27.04.2015  11:51

      原标题: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区取消GDP考核  增收却变快

      图为什寒村美景。黎大辉摄

      核心阅读

      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地处生态核心保护区,琼中县不拼发展速度,而是优化发展思路,立足生态求发展。如今,在GDP考核全面取消的情况下,琼中农民增收却变快了。

      到海南,深呼吸。

      有人问:海南哪里空气最好?很多琼中人可能会说:琼中。

      的确,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中部生态核心保护区,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2座、大小河溪有241条。生态虽好,但因位于大山深处,长期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如何脱贫致富,一直是琼中人民最迫切的愿望。

      为了增绿护绿,2014年起,海南中部生态核心保护区全面取消了GDP考核。但琼中人却发现:虽然GDP考核取消了,农民增收却变快了。

      不比GDP,以产业结构转变拼发展

      其实,在当地农民的切实感受中,琼中的发展早就开始了。2010年、2011年、2012年琼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341元、4383元、5546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3.3%、31.2%、26.5%,增长幅度连续3年居海南首位。但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却总是免不了这样的尴尬:全省经济指数排名时名次倒数。原因是什么?

      原来在GDP排名中,农民增收只占一小部分。能快速拉动经济的固定资产投入、工业增加值和土地财政,对于长期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发达、欠账较多且又是生态核心保护区的琼中来说,恰恰不是长项。对于GDP排名,县委书记孙喆很纠结:不发展,对老百姓不负责任;百姓生活不改善,难免会破坏生态。但乱发展,破坏了生态,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

      2014年起,海南中部生态核心保护区全面取消GDP考核。有人开玩笑:“这下可以松口气了吧?”孙喆却说:“GDP不排名了,我们更要拼发展!”

      不比GDP,怎样谋发展?

      “比GDP,比的是发展速度。不比GDP,考的是发展思路。”干部黎大辉指出。孙喆认为,琼中林多、田少、生态好,土地财政不可靠,“要拼结构,拼一、三产效益,拼农民增收”。依托海南中部绿色崛起试验示范区发展战略,以“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为总体思路和“一心一园一带八区”为总体发展布局,做强生态旅游业、提升绿色农业、做优绿色工业,加快产业的优化升级。

      彻底放弃了对土地财政、工业增加值的幻想,琼中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对于2011年,2014年农旅结合的第三产业提升了约8个百分点。全县旅游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排名全省第一,比全省平均水平(12.6%)高4.2个百分点,高出责任目标(15%)1.8个百分点。

      同时,农业专家入驻,绿橙、石斛、南药益智等高附加值作物,不仅绿了山头,也让农民的荷包鼓了起来。依托桑林养蚕,成为家家户户都欢迎的“绿色产业”。

      在海南苗语里,山,叫做金。在琼中,人们发现,山,真的变成了金。

      最穷变最美,再也不“砍山”

      走进营城红云湖农家乐,记者惊讶地发现:这个农家乐投资居然过亿元,100多间客房、可容纳580人的会议室。而在一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里建这么大的农家乐,有人来吗?农家乐的经营者笑了,“周六周日这里都住不下,正打算扩大规模哩”。

      人从哪里来?琼中县委宣传部部长林美介绍,从特色旅游里来。琼中重点发展以“奔格内”(黎语:到这里)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正在向农旅结合的产业化发展道路迈进,找到了环保与发展兼容的模式。

      乡村旅游,到底能带来多大效益?

      在琼中,旅游产品正在整合中细分化发展:围绕地理优势,吸引骑行、露营、登山俱乐部在这里组织开展活动;围绕“三月三”黎苗文化节,将会有“浪漫三月三”萌宠帐篷狂欢大会等有特点的旅游项目入驻……

      在“互联网+”的时代,农产品也有了新的出路。铁皮石斛、蜂蜜、灵芝和鸡血藤等土特产不出村就成了抢手货,游客们“淘”得开心,村民自然也笑得合不拢嘴。旅游公司推出“山珍”系列农特产品,将这些土特产统一包装,线上线下结合,实现统一定价销售,并将20%的销售提成和销量奖励返还给村民。

      以什寒村为例,2009年前,村里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是个地地道道的贫困村。护林员李政富说:“最穷那几年,人们一片片地砍山,拦都拦不住。砍了种橡胶,或者干脆就养猪。”然而,橡胶成熟期长,村里离城里远,猪也不好卖。山砍秃了,养猪污染了水源,日子反而越发难过。

      2009年起,县政府先后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000多万元,投入什寒村的景观景点、文化广场、游客咨询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为这个天生丽质的村庄梳妆打扮。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坚持居民零动迁、生态零破坏、环境零污染,最大限度地保留村庄原有的田园风光和黎苗文化。除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还负责编制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旅游路线、优化发展环境和招商引资等。

      什寒村村民李猛,将家里空余的一间房改成民宿,由旅游公司出资帮忙装修,平时的经营收入60%归自己,35%归公司作为旅游管理资金用来支付保洁、环境养护等费用,5%归村集体。据介绍,目前全村100户农户全部不同程度参与到了乡村旅游的建设经营管理中,两年多来,旅游产业带来的收入达650多万元。

      到了2014年,什寒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近8000元,“再有谁提砍山,村民就跟谁急”。

      招商变选商,探索生态型发展

      今年,琼中有件大事:屯琼高速公路5月将建成通车。而在2014年,就有商家挺进中部山区,抢先在高速公路开通前落户琼中。

      面对宾客盈门的客商,琼中由招商变选商。琼中坚持“科学选项、冷静招商”,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统筹规划,以亩产效益论英雄,以环保、投资、税收、就业等作为优选项目的标准。2014年上半年,琼中在众多项目中只签下7个项目,涉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旅游综合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保、绿色产业等行业,协议投资金额约98亿元。

      琼中选择项目,一要符合环保,二要符合规划。

      自2014年以来,琼中共接待客商150多批,约700人次,是近年来接待客商最多的一年。然而,在众多客商中,琼中并不急于签约,而是经过考察、筛选之后再签约引进。2014年,琼中在众多项目中,只签订项目协议14个,合同投资金额444.64亿元,涉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旅游综合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保、绿色产业等行业。新进项目没有一个是能耗高、污染重的工业项目。

      琼中招商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下半年,海口一家大型家居企业看中琼中发展机遇,多次表达意愿,想在琼中县城周边建一个80至100亩的家居建材交易市场。但考虑到该项目的投资规模和项目占地面积大,和琼中人口、社会需求以及新城区规划均不相符,最后中止与该项目的洽谈。

      “婉拒送上门的不利于环保的投资项目,这种情况在琼中一直有。”琼中县旅游委主任邓开扬说,琼中处于海南生态核心保护区,作为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加快发展,离不开扩大开放,但并不是什么项目都引进来发展,必须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才行。招商引资的方向多为生态、旅游、绿色等产业。

      立足生态的发展模式,就这样和这里的经济一样,慢慢地成长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