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国际地位稳中有升银监会有力推动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
“十二五”期间,银监会继续在强化审慎监管理念、丰富监管法规制度、完善监管流程、创新监管工具方法、加强监管国际合作和金融监管协调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监管的专业性、有效性和前瞻性继续提高。在银监会的引领下,中国银行业国际地位稳中有升,服务实体经济取得明显成效。
国际地位稳中有升
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2013年和2014年,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先后入选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2015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按一级资本最新排名的全球前1000家大银行中,中资银行有117家,其中,工、农、中、建四家银行跻身前十名,中资银行国际形象明显改善,综合影响力逐步增强。
工商银行转型发展的成就赢得了市场广泛认可,2014年,工商银行获评《银行家》“全球最佳商业银行”,成为该奖项发布15年来亚洲首家获颁此奖项的银行,此外,还蝉联《银行家》全球1000家大银行榜首及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企业2000强全球最大企业,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品牌与知名度大幅提升。
农业银行在全球银行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2015年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按一级资本计算)中位列第6位,较2010年的第28位提升22个名次。2014年,农业银行首次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凸显了农行对全球金融稳定的重要意义。
监管架构更加科学
2015年1月,银监会进行内部监管架构改革,对内设机构重新进行职责划分和编制调整,同时,清减行政权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在不增加监管资源的情况下,将更多的部门和人员调动到监管领域。强化监管主业,把资源向监管倾斜,提升专业化监管水平;强化依法监管,法有授权必尽责,提升监管威慑力;强化权责厘清,简政放权,为创新预留空间;强化顶层设计,统一标准,推进政策和规制统筹;强化金融服务,归并功能监管,促进为民监管,提升服务合力。
在实践中,银监会形成了包括不良资产率、流动性比率、拨备覆盖率等在内的行之有效的监管“工具箱”。近年来,银监会充分吸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教训,进一步完善审慎监管政策工具,探索运用逆周期资本、动态拨备、贷款价值比率等逆周期监管工具,增强银行业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调整的能力。同时,加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实施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要求,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等。
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明显
“十二五”期间,银监会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贯彻落实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民生消费和绿色信贷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
在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银行业发挥了突出作用,贷款增长较快。截至2015年9月末,基础设施行业贷款余额为19.04万亿元,比2010年末增长51.1%;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1.8万亿元,比2011年末增长276.6%。
国家开发银行积极服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在国家战略重点领域发挥骨干作用,累计提供人民币社会融资总量13.7万亿元。 “十二五”期间,累计向“两基一支”领域投放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占同期贷款发放的98%。在铁路建设方面,累计发放铁路贷款7559亿元,贷款余额6903亿元,重点支持国铁、国家高速铁路网、重大区际干线、煤运通道等领域重大建设项目,累计支持建设铁路里程约1.2万公里,约占全国60%。
“十二五”时期是农发行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农发行全力服务“三农”,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至今,累放粮棉油收储贷款22738.45亿元。每年支持收购的粮食占商品量的60%以上、棉花占产量的50%以上,有效解决了“卖粮难”和“打白条”的问题,保护了粮农、棉农的利益。2011年至今,累放糖、肉、毛绒和化肥等专项储备贷款1751.33亿元,促进了重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有效供给,维护了市场稳定。
建设银行加大对民生领域、经济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力度。发挥建行在住房金融领域的传统优势,截至2015年9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8万亿元,新增3837亿元,为居民家庭购买首套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提供优质住房金融服务。建行承办的全国公积金业务占比超过50%,累计向1000多万个职工家庭发放公积金贷款近两万亿元,为61.8万户中低收入居民发放保障性住房商业按揭和公积金贷款983亿元。
普惠金融需求满足度进一步提高
2014年,银监会研究形成《中国银监会关于发展普惠金融的课题报告》,并牵头起草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银监会牵头起草《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加大信贷投放、扩大网点覆盖面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和特殊群体的金融支持力度,让银行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城乡居民。截至2015年9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2.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23.1%,较2011年末增长82.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4.7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183.3万户,较上年同期增长7.4%,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0.6%。截至2015年6月末,涉农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25.1万亿元,同比增长11.5%,比各项贷款增速高0.6个百分点。银行业金融机构还通过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逐步实现城市社区和乡镇的金融机构全覆盖。
绿色信贷取得实质性进展
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控的原则,促进化解过剩产能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信贷,支持节能环保工程建设。截至2015年9月末,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包括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铝冶炼、金属船舶制造等在内的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贷款余额1.1万亿元,比2013年末(有统计数据)减少104.8亿元,下降幅度为1.0%。截至2015年6月末,绿色信贷余额6.6万亿元,较2013年6月末(有统计数据)的4.9万亿元增长36.6%。
“十二五”期间,在银监会的引领下,在银行业系统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下,银行业监管能力和有效性持续提升,成功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增长。下一步,面对“十三五”的宏伟目标,银监会将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整体质量和综合效率为中心,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金融治理体系、金融服务机制和金融发展方式,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