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层助推国企改革“清障碍”、“定新标”

05.08.2015  10:26

  从6月5日中央深改组出台防止国资流失意见,到7月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东北考察寄语国企,仅仅两个月,在中国高层的力推下,国有企业正向全面深化改革冲刺。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春晓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形势下高层反复强调国企改革,是对国有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包括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特别是抗风险能力”,张春晓认为,现今国有经济发展的风险性非常大,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对整个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中国官方在为企业规避风险、扫清障碍方面已有所作为。

  在6月5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正式通过。习近平在会上强调,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

  对此,中央企业的监管方——国务院国资委也在内部为企业消除了部分不和谐因素。统计显示,2015年1至6月,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各级纪检监察机构严肃查处了429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处理635人(含党纪政纪处分256人)。

  此外,5月内的23家央企换帅也被看做是重构央企内部秩序、助推改革的重要举措,此举有利于激发企业的活力。

  “清障碍”被业内专家看作是本轮改革中的“”,习近平7月底在东北的讲话则被当做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大“”之举。

  “我们要向全社会发出明确信息:搞好经济、搞好企业、搞好国有企业。”习近平还为国企改革确立了价值判断标准: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上述专家认为,这是国有企业改革关键时期释放出的新信号,改革正从“设计图”转向“施工图”。

  7月资本市场震荡下行,111家央企于7月8日集体发出承诺书,表示将加大对股价严重偏离其价值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票的增持力度。

  习近平在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对下半年经济的定调也有此意,他指出,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类矛盾和风险,把发展实体经济和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的出发点。

  种种利好消息的出炉,让各方对被称为国资国企改革总规划的“1+N”方案充满期待。

  张春晓认为,从顶层设计的角度,“1+N”并不像这几个符号那么简单。“国企改革是接下来中国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十三五’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属性的根本的内容。”他呼吁,要把国企改革放到整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中讨论、放到市场去运行,“出台时间并不重要”。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则表态,推出国企改革顶层方案时机已经成熟,下半年有望揭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