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何以自信: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选择
中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时代特征有机结合的产物。深刻认识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是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的重要原因。几篇文章主要从时代角度阐述了中国道路何以自信的问题。
反映时代新要求 体现时代新特征 利用时代新条件
中国道路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 朱佳木
我们对于中国道路的自信,既源于中国道路与中国国情的高度相符,也源于中国道路与时代发展潮流的完全契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到底是社会主义,即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时代如果用社会形态来划分的话,大体要经历原始社会时代、奴隶社会时代、封建社会时代、资本主义社会时代和共产主义社会时代;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进一步考察,指出资本主义已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使世界进入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两场革命胜利后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走资本主义道路,正是顺应这一时代发展潮流的体现。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低潮。然而,苏东剧变不等于世界社会主义失败了、终结了,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仍然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便是最有力的证明。当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也曾有过几次低潮,但每次低潮过后都迎来了高潮,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今天处于低潮,同样不意味着今后就不会有高潮。所以,当今时代从性质上看,仍然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这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为根本的时代条件和时代依据。习近平同志之所以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要我们认清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这个总趋势,始终忠诚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做到无论遇到多大风浪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时代,少则数百年,多则数千年。因此,同一个时代也会有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不同的时代课题。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前,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此起彼伏,民族要独立、人民要解放的呼声不断高涨。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对争取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频频发动侵略战争和武装干涉,对新中国则进行军事威胁、经济封锁。在这种国际形势下,革命与战争自然成为那一历史时期的时代主题。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随着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获得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要求和平与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同时,随着超级大国之间军备竞赛的加剧,战争的威胁反而相对减弱;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资本输出、扩大海外市场、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制造业,成为一股新的潮流。另外,随着信息、生物、材料等技术的突破,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日新月异的局面。针对这个形势,邓小平同志作出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两大问题,大规模世界战争在较长时间内有可能不发生,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科学判断。基于对时代主题变化的这一新判断以及对新中国头30年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我们党实施了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实行了全面改革和全方位开放,从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对当今时代性质和人类历史发展总趋势的顺应,而且反映了时代的新要求,体现了时代的新特征,利用了时代的新条件。
新中国成立至今的60多年里,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带领人民继承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的成果,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得到充分涌流,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进步的潮流并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一切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也符合时代前进的大方向和当今的时代特征。
当前,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性问题作出了更加深入全面的阐述。习近平同志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习近平同志又指出:“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我们要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充分估计到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长期占据优势的客观现实。”尽管天下还很不太平,但“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因此,要有很强的战略定力,抓住和充分利用仍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壮大我们的综合国力,不断改善我们人民的生活,不断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不断为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对人类进步事业所做的贡献就一定会越来越大。
根据时代特征形成时代特色
中国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的结晶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秦 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勇往直前,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书写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人们从中国的巨变中深深地意识到,中国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在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低潮的国际背景下,我们为何对中国道路如此自信,为何走中国道路如此坚定?除了因为中国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的结晶,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
中国道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的结晶,既坚持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明确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实现了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建设比资本主义更加美好的社会,是近500年来社会主义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建立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始终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包含着一系列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必须与时代紧密结合。换言之,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把远大目标现实化,与现阶段的任务、与时代条件结合在一起。在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依据这一当代中国的最大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的阶段性目标,把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裕统一起来,把现代化的实现与社会主义的振兴统一起来,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当代中国的现实展开。当代中国人之所以走中国道路如此自信,就是因为这条道路确定的远大目标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确定的阶段性目标更贴近中国实际、更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们从中国道路的实践中已经深深地认识到,中国道路就是民族振兴之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中国道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的结晶,把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是一条加快发展的新道路,但不是一条孤立封闭的道路。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的发展。闭关锁国只能导致社会主义在发展中衰退。在中国道路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我们深刻意识到:世界上每一种文明都有它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任何文明包括中国自己的文明,都不可能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当代,随着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通信手段的改进、交通工具的发达,世界上各种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社会主义国家只有面向世界,加强与世界的联系,才能走在时代前列,拥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的发展必须是立足于当代中国国情的发展,同时也必须是在与世界互动中的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当代中国人之所以对中国道路如此自信,是因为这条道路是与时代潮流相随、与世界文明相伴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党始终关注时代潮流的变动,关注世界生产力、先进文化等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不断吸取其他国家、民族和文明的先进经验,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因而使我们各方面的发展都能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把当代中国的和谐发展与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结合起来,既立足本国发展又促进人类共同进步,是中国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为世界社会主义提供的一个重要理念。
总之,中国道路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道路的开辟标志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已经破解了20世纪初期以来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历史难题”,即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难题。中国道路之所以能解决这一难题,是因为中国道路既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是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的结晶,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中国道路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之所以能够让中国人走得如此自信,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
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中国道路体现时代特征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李永胜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综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能不能取得成功,与其是否能够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潮流休戚相关。中国道路为何成功?因为它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中国道路何以自信?因为它走在时代前列。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应该是这个国家人民自主选择、自我设计、自己建构的结果,但这种选择、设计与建构绝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同时还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是时代的建构与形塑。这是因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和客观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互为前提。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种“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既包括历史的条件,也包括时代的条件。当然,时代的条件、时代的特征具有复杂多样性,把握时代特征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面对同样的时代,不同国家对时代特征的认识会有所差别,甚至可能迥然相异。很显然,对时代特征的认识和把握越正确、越深刻,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就越顺应时代潮流,越容易取得成功。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与时代之间,总是存在这种内在的逻辑关联。
那么,20世纪下半叶以来这个时代又具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呢?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就敏锐觉察到时代的新变化,认为:“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而南北问题即发展问题。正是基于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我们党形成了对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我们之所以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精力搞建设、谋发展,与对这一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紧密相关。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我们对时代特征的把握是正确和深刻的。当今时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奔走于世界各地,“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进而形成了经济交往、政治交往和文化交往等的全球性。各国之间既有对抗、冲突、竞争,又有对话、交流、合作,可以说竞争与合作并存、矛盾与对话相伴,相互之间的利益融汇点日益增多,愈来愈成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在此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独善其身,更不可能靠殖民侵略的老办法解决自身发展中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建立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人民的价值共识和共同愿望。
中国道路之所以能够成功,之所以充满自信,就在于它把握住了这个时代特征,反映了这种时代潮流。其一,中国道路是和平发展之路。中华民族素来具有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传统,内求和谐、外求协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战争之苦,备受被侵略被凌辱之害,对战争、掠夺与侵略深恶痛绝。同时,从时代潮流来看,当今这个时代也不可能允许我们再走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战争称霸、殖民侵略实现现代化的老路。中国道路始终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倡导构建和谐世界。正因为中国道路是和平发展道路,它才能在这个时代具有强大生命力。其二,中国道路是改革开放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道路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中开拓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体现的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使中国道路“日日新,又日新”,始终与时偕行。同时,通过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其他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其三,中国道路是共生合作发展之路。当今时代,人类社会要发展就必须建立一种共生关系。要共生就必须以对话、合作代替冲突、对抗,走互利合作之路。中国道路坚持差异中求共生,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在经济上追求合作发展,在安全上坚持合作安全和共同安全,寻求与其他国家共同繁荣发展。
总之,深刻把握时代特征的中国道路,以双赢、多赢、互利共赢的多元化新思维取代了单赢、对抗性及零和的旧思维,彰显出开放性、包容性、共享性的宽广胸襟。它既体现出中华民族“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多元通和”“天下大同”的优秀传统,也折射出应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独特中国智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样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的道路,必定能越走越宽广。
“四个全面”体现时代要求
中国道路在解答时代问题中向前拓展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教授 宋协娜
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时代的声音。一条发展道路只有解决时代所提出的问题,才能体现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向前拓展。中国道路就是这样一条道路,它始终关注和解决时代问题,彰显自己的时代性。这是中国道路充满活力的重要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中国道路在当下解答时代问题、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战略布局,必将推动中国道路不断向前拓展。
中国道路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为不断解决时代问题而接续奋斗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在总结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解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时代提出的问题,终于开辟和发展了中国道路。对这些时代问题的解答,实际上就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从而彰显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时代特色。
时代总是在不断发展,也总是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当今时代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就我国而言,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并没有减少,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发展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时期,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压缩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条件,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则对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诸如此类的突出问题给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不能科学解答这些问题,中国道路就难以在实践中不断向前拓展。正是为了解答这些时代问题,我们党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同志指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这揭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为解答时代问题而提出来的。
着眼于科学解答时代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宏观上、全局上分析问题,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国理政的整体性、协同性、相容性,更加注重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与时代的同频共振,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有机统一整体”思维寻找利益与价值相容性,从而集聚改革合力、汇聚创新动力,谋划治国之道、夯实立党之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开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新形态,彰显中国道路时代性新特征。中国共产党人要解决时代问题,就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利益需求。正是基于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群众意愿、群众需要、群众满意作为思考问题、解决难题的依据和标准,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和人民主体地位,依据新的时代条件既实现人民整体利益,又兼顾不同群体具体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深刻把握时代主题、充分认识时代问题中不断增创中国道路新优势,在不断解答时代问题中使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
(此文原标题为“中国道路何以自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