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以“没有变”应万变

04.03.2016  13:37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G20央行行长和财政部长会议上,韩国财长兼副总理柳一镐向媒体表示,全球不会再出现一场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不会“硬着陆”。他还表示,他对中国领导人管理经济放缓的能力信心十足。“他们经验丰富,我认为他们能够处理这种情况。”柳一镐表示。

  不管是感慨的目光,还是质疑的眼神,中国经济,至改革开放以来,从来就没有在世界中心的舞台上消失过,也从来不缺局外人投来的各种评说。作为韩国经济的扛鼎者,此刻,柳一镐对中国经济,以及对中国领导人管理经济的评价,倒不是为一种中肯务实的观察角度。

  中国已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程发力阶段,中国经济能否为这样的全民愿景提供不尽不竭的推动力,中国经济是否能在低迷的全球经济泥淖中拔步前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又在哪里?这些问题,宛如“环绕立体声”,把中国置于舞台的最中央。而作答者的一言一行,都将是全球资本和市场最为翘首以盼的。

  对于这些个问题,用和稀泥或者是顾左右而言他搪塞过去,显然不是中国的风格。同时,要把对中国经济答疑解惑说到点上,没有让人信服的“干货”也不行。去年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上强调了中国经济的四个“没有变”,就言简意赅地指出中国经济当下的平稳发展状态。

  集中概括的表述,真诚实在的回答,既纾解了焦虑,也回应了关切。

  习近平主席所言的这四个“没有变”,即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没有变”,并非是一个以自我为标准的运动轨迹判断。相反,这四个“没有变”,是放在发展和前进的世界大环境中做出比较,并继而提出的辩证关系。

  变与不变,前者是增量,后者是定量。之所以说“没有变”并非是在原地踏步,在于中国此刻正在做经济的“加减法”: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而老旧产能、落后模式,正在资源配置自动形成了转型升级。而这也是四个“没有变”的印证。

  “没有变”不是能量守恒的此消彼长,也不是跷跷板似的你上我下。它是中国经济以供给侧改革的破题方式,以中高端输出来兑换出无效供给的空间。在“山不过来我过去”的爬坡中,完成中国经济的迈坎。

  世界经济是一台永动机,时而澎湃,时而低沉,但向前的态势,却并不那么决然。能源价格的锐气尽失,美国货币政策下的曲高和寡,难民危机的尾大不掉,恐怖势力的乱云飞渡,世界经济能够想到和想不到的“穷亲戚”都来串门。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整个全球却依然不能在惯性落差中全身而退。

  中国在其中,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同频和共振。习近平主席就指出,中国经济仍然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和较大的下行压力,正经历着改革阵痛,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万变的全球经济,灰色格调却仿佛盘旋多时。中国此刻用“没有变”应万变,凸显着增长极的分量,支撑着全球发展的气息。客观来说,这种“没有变”,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

  在全球经济纷纷变数中,中国经济自有风景。要看中国经济此刻如何,不找一个偌大的参照物,恐怕无以窥全豹。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这是在10万亿美元高基数之上的增长,也是调结构、转方式进程中的增长,这一结果来之不易。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中,习近平主席还说到,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和行动。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中国经济强劲内生动力和中国政府坚强有力的政策引导。

  没有芳卿可人的蜜语,也不必拆五分六的唱衰,中国改革者对于本国的经济,自有履中不倚的深刻认知。它来源于知根知底,揆诸现实,更体现着有底气的信心。这种信心,绝非一拍大腿就有,而是来自于改革者带着眼睛和耳朵,用自己亲身感受的点点滴滴。

  无论是联合国大会、APEC会议还是G20峰会,亦或是在那陕北高原山沟里的梁家河村、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长江边上的重庆港口……习近平主席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是他所见所闻所想一一凝聚而成。这是中国的声音,也是改革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