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大国担当
巴黎系列恐怖袭击将法国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反恐战争,而在另一个没有硝烟,但同样关乎人类和平与安全的战场上,巴黎亦凝聚着全球的关注和期待。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将于几天后召开,这将是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而这一涉及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同样需要政治意愿和决心。近年来,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大力推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中国担当”有目共睹,广受好评。
中国与美国在两年内两次发表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今年还陆续与巴西、印度、欧盟发表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本月初,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两国共同发表了《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表示支持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达成一项富有雄心、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支持每五年以全面的方式盘点实现长期目标的总体进展,这体现了中国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及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气度。今年6月,李克强总理访法期间,中国政府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宣布了相应的落实举措,为巴黎大会部分锁定成果贡献了一分力量。
此外,中国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在国际场合积极倡导“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敦促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并尽快兑现对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方面的承诺。在发达国家承诺的气候绿色基金迟迟不到位的情况下,中国在南南合作框架内三年累计安排2.7亿元人民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培训了近2000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官员和技术人员。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总部表示,将推动“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尽早投入运营,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任务,也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全局出发,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表明了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这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根本转变。
节能减排并非没有成本,并非易事一桩。尽管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中国政府仍明确表示,“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并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二五”期间,中国加快了对落后产能的淘汰进程,先后出台“大气十条”“水十条”等治污措施。201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比2005年下降29.9%和33.8%,“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可以顺利完成。2014年,中国的水电、风电、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占全球增量的42%,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4亿千瓦,占全球比例已达四分之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我们用绿色发展厚植美丽中国,用艰苦卓绝的行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用中国担当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召开在即,各国屏息以待。中国带着诚意而去,带着大国担当而去,我们期待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推动巴黎大会如期达成全面、均衡、有力度的新协议,对2020年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的制度性安排,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