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品突围 从工匠精神到创客文化

07.04.2016  16:10

  中新网4月7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7日刊文称,2016年中国“两会”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令人耳目一新,迅速在中国社会引发热议和思考。一些发达国家产品精雕细琢,一直是“工匠精神”的表率。中国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还得从改革创新、提高产品质量这个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鼓励“创客文化”可以尝试。

  文章摘编如下:

  2016年中国“两会”召开时,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耳目一新,也迅速在中国社会引发各界的热议和思考。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中国是崛起的经济大国,是世界的工厂,各种各样的产品广销世界各地。近期很多中国人到国外抢购牛奶粉、马桶盖、眼药水、电饭锅,甚至是中药,其中抢购牛奶粉太疯狂还被限购。

  中国制造业要通过强化“工匠精神”,重塑国货的新形象,要赶上先进国家对产品质量认真的态度,还有相当的距离。

  “工匠精神”不是一个新名词和新概念,像瑞士、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品精雕细琢,因为工匠的坚持专注,要求产品完美精致,不容忍质量瑕疵,秉持对工作的执着,才能生产出精品。瑞士的手表、小军刀,德国的汽车,日本的家用电器,一直是“工匠精神”的表率。

  世界一些国家的小地方,有些家族代代相传某种技艺,只专注于生产一两种工艺产品,在质量和品质上追求完美和极致,赢得行业的尊敬和消费者的信赖。从产品的设计和完工,体现出匠人踏实专注的气质,坚持慢工细活、不浮躁的精神。

  德国、日本能在二战后重新崛起,与这两个国家的民族崇尚“工匠精神”有很大关系。日本人把工匠叫做“职人”,职人从事的工作统称“工芸”。在日本位于新潟县中部的城市燕市,有家专门研磨金属加工的公司小林研业,是日本“工匠精神”的典型故事。

  这家成立于1962年的小公司,厂房是一间木造的老房子,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毫不起眼,但却在2001年,由五个研磨技师花费了大约四年时间,为当时风靡全世界的内置硬盘式便携音乐播放器iPod,以研磨的功夫为只有0.5毫米厚度的背板进行加工,累计打磨了超过100万个。

  但赢得苹果公司的iPod合同,在这样简陋的地点,由工匠将iPod背板一个个地打磨成像镜子一样闪闪发光,光滑细腻,并没有让小林研业赚得很多钱;同样的,在德国一些家族企业的“工匠精神”,也面对生存的考验和后继无人的困境。

  在讲求快速生产销售和追逐速利厚利的时代,像小林研业和其他研磨公司,即使有令人惊叹的技艺,讲究慢工出细货,坚持把铁、不锈钢、钛等原材料冲压加工后,研磨得十分光滑才能上市,已经不行了;其中一个挑战是来自中国,在上世纪尾,中国制造的低价类似品冲向全球市场,迅速打倒了它们。

  消费者在国内或国外抢购外国制造的产品,终让中国人发现本国缺乏技术精湛的工匠,感叹缺乏追求细节完美的“工匠精神”,无法让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中国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还得从改革创新、提高产品质量这个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

  “工匠精神”并不过时,因它所强调对工作的专注和坚持,必须重视产品质量的原则是一样的,把工作做好,不随便应付,缝制旗袍的就好好缝制,冲泡咖啡的就认真冲泡,烘焙面包的就细心烘焙。

  重视研发和创造价值是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而“创客”(maker)是正在崛起的一种民间生产经济。一群酷爱科技、热衷实践的人,把兴趣与爱好结合,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乐,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有些甚至不以赚钱为目标。

  创客是一种不妥协的次文化精神,也被称为hacker(黑客),意即相信有破坏才有创新。因此创意、创新是创客文化的核心理念,他们在所在地形成创客空间(makerspace)或以创客为主体的黑客空间(hackerspace)来传达“创客文化”,将热衷实践的人集中在一起,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从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中创造出新产品,因此“创客”也称为“自造者”。

  鼓励“创客文化”可以尝试,让人们先在家里或社区接触工具,研发、改良、组装、自创,从自己动手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技能,这或许能促成另一类小企业家出现。有些国家已将创客运动提升到国家等级,“创客文化”的座右铭“只因为我们行!”(Just because we can),正是推动一群创客前进的力量。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