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民间万卷中医古籍受关注 中医验方盼传承应用
【原标题】海口民间万卷中医古籍受关注中医验方盼传承应用
霍列五先生的行医手记(南海网记者陈望摄)
上海集成图书公司藏版戊申五月印行的《本草纲目》(南海网记者陈望摄)
近日海南有媒体报道《海口现上万卷中医古籍名医后人寻开发传承》,海南名医霍列五先生的家属完好保存了上万卷古籍,有不少市民对此表示浓厚兴趣,甚至有病患者欲求良方。在古籍现存量有限的海南,如此大量中医古籍的出现,引起了海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海南省图书馆)的关注。
保存完好填补海南稀缺古籍资源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对传承民族文化根脉的古籍非常陌生。而在海口市民霍先生的家中,偌大的书房里,珍藏有包括《黄帝内经》、《仲景全书》、《本草纲目》等明清多种刻本在内的大量中医古籍,历经百余年,品相完好,藏量丰富,在海南民间古籍收藏中实属罕见。近日,海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与古籍部(海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乔红霞在查看这些古籍的时候,称赞在海南常年酷热潮湿环境下,历经特殊年代的辗转,霍氏藏书能如此系统、完好地收藏大量中医古籍实在难得!尤其是光绪年间的《鼠疫汇编》,见证了海南出版史,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霍氏藏书,对海南文化内涵的提升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乔红霞在科普古籍普查表填写办法的时候介绍到,由于“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实施,近年来古籍保护工作引起各地重视,海南省古籍著录平台也已投入使用,希望海口万卷中医古籍尽快纳入海南省古籍著录平台,并将其中有关海南的古籍数字化,展示其重要的医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使古籍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利用。
种类丰富涵盖中医理论完整体系
霍列五先生的藏书最多曾有数千种中医古籍,经过文革时代,以及搬迁失窃等破坏,目前仅存中医古籍过万卷,种类数百种。
现存年代最早的古籍为明代万历年间宏道堂藏本的《黄帝内经素问》,同时还有清末民初医学公会石印、上海广益书局印行、上海锦章图书局等多个版本;
中医历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的《儒门事亲》、《脾胃论》、《丹溪心法》也在列;
明代医家王肯堂的《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之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学家所推崇;
清代名医陈修园的医书在中医著作中最畅销,藏书中有陈修园医书40、50种、72种等多个版本;
《本草纲目》目前国内102种版本散落各地,藏书中就有包括上海商务印书局、上海集成图书公司、上海鸿宝斋书局在内的3种版本;
最为珍贵的是明代医林状元龚云林的《云林神鷇》,内容涉及脏腑、经络、诊法、治则、药性、病证、方剂、民间单验方、急救、气功、食疗、养生、杂治、灸法。其中,最值得提出的是,霍列五先生曾多次应用其中的内府秘方,在临床治疗中有显著效果。
因地制宜见证地方医学临床实践
在汉晋时代,岭南就以“瘴疠”之地著称。在霍列五先生的藏书中,对海南地方医学最有研究价值的一本是由海口高州会馆捐刻的《鼠疫编汇》。罗芝园《鼠疫汇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本鼠疫专著,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编成第一稿付印。霍列五先生所藏为第五版,当时仅刻600本,翰文堂藏板,书为16开本,共49页,大字宋体排印,间有小字夹注。出版时间为光绪二十三岁丁酉(1897)。因其简便有效,为时所需,自初刻起即广泛流传,每隔一、二年就要增订重刻一次。
岭南医家在应对清末鼠疫的医疗实践中,发掘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单方验方,积累了丰富的外治经验;单方验方以民间内服单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凉血功效的本地草药组成的民间内服验方,有效缓解了海南当时的疫情。《鼠疫编汇》作为地方历史文献来说,除了能深入研究岭南医药学,在海南出版史上也非常有意义,可作为海南早期出版史弥足珍贵的见证。
古为今用期盼传承发挥中医古籍作用
伴随中国中医学数千年的发展,中医药古籍记载着历代医家的理论智慧和丰富经验,成为中医学术发展取之不竭的源泉,也对现代临床应用有非常大的帮助。随着国际上对传统医药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密切关注,中医的重视呼声和需求日益高涨。
霍列五先生的家属表示,想把自己珍藏的中医古籍验方整理出版,希望中医能够得到更多重视,也希望寻求社会力量合作传承,将自己手中的中医古籍能够重新发挥作用。如果您对这些中医古籍有兴趣,有志于传承保护传统文化,可联系霍列五先生的家属,电话:18976380851。(南海网记者陈望)
上一页 | 1 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