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25个村镇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21.11.2017  09:06

创建文明村镇 共绘幸福蓝图
我省25个村镇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琼中富美乡村——番道村。

陵水本号镇大里地区因地制宜发展黎锦产业。

琼海北仍村。

儋州兰洋镇南罗村,改造后的黎寨极富特色。

海口永兴镇冯塘村农户通过发展莲花产业致富。

游客在昌江七叉镇宝山村观赏木棉花。

白沙邦溪镇芭蕉村新貌。

  编者按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11月1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宣布我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丹村等25个村镇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海口市红旗镇等32个村镇通过复查,获准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本报对新入选的“全国文明村镇”进行展示,带领读者领略这些村镇的动人风采。

  海口市琼山区大坡镇

  大坡镇位于海口市的最南边,东、南与文昌市的南阳、蓬莱镇交界,西连甲子镇,北接三门坡镇,总面积 132.5平方公里,距主城区58公里,下辖6个村(居)委会和东昌居,现有92个村民小组和40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5万人。启动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以来,该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文明建设工作组长,其他驻村领导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推动了镇容镇貌进一步改善,生产发展进一步提升,组织领导机构进一步完善,创建活动进一步丰富,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乡风民风进一步好转。该镇还通过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全面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开展道德模范课堂及普法教育等方式,确保了全镇3年内无民转刑案件发生,巩固了“平安镇”建设。

  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斌腾村

  斌腾村位于东线高速公路新坡互通西侧7公里处,为新坡镇的一个村,耕地面积327亩,林地590亩。全村有118户、516人。该村是建在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玄武岩地形地貌上的一个古村落。2013年,海南石斛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开始尝试将内地金钗石斛种植、生产技术嫁接在火山石上。该公司的入驻不仅解决了村里的就业难问题,还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 的模式在村里推广种植野生石斛,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这样一来,农户不但可以现金入股、工资(用工)入股该公司,拥有符合合作社种植石斛条件的土地的农户还可以利用土地使用权入股,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由于生态保护较好,经济发展绿色高效,该村被省、市列为文明生态示范村。

  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美孝村

  美孝村有500多年历史,是一个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火山特色古村落,也是远近文明的“黄皮村”。自开启文明村镇创建以来,该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卫生,重视美和孝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取得了显著成果。此外,为促进文明生态村建设与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该村还发展规模化的种植业,每年都吸引到大批游客前往游玩和采摘。自2011年以来,该村已成功举办5届黄皮大比拼活动,2016年黄皮产业搭上电商打造“6·18”网购节。美孝村在开发旅游项目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保留生态、果业为前提,做到不破坏较大型的野生林,不占用到收益良好的荔枝、黄皮园地。当前,以美孝村为中心,周边的博昌村、儒谭村等村庄也启动了文明生态村连片创建工作。

  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冯塘村

  冯塘村是一个具有400年历史的抗日革命老区村庄。村中央有一个约5亩大的石塘,最早迁居于此的是冯宝、冼夫人的后裔,他们围塘而居,以姓氏“”,加上一个“”字作为村名。全村53户、258人,总面积2500多亩,以种植槟榔、黄皮、香蕉等经济作物为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冯塘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海南解放时全村只剩下60多口人。

  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启动以来,村民们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村上上下下尊老爱幼,勤劳致富,不聚众赌博,不搞封建迷信。如今的冯塘村巷道硬化、庭院净化、村庄靓丽,琅琅的国学读书声处处可闻。

  琼海市嘉积镇北仍村

  北仍村已经有200多年历史。全村面积585亩,有48户、158人。2014年7月以来,嘉积镇委、镇政府通过整合村庄自然景观、挖掘特殊民俗风情、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等方式,对北仍村进一步打造提升,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生态村。该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图串连成3.8公里的文化宣传长廊,在路旁点缀的石头上刻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同时深入开展创建“好民风”“好家风”活动,既营造了“爱国爱家、尊老孝老、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又形成了见贤思齐、你追我赶、弘扬美德、共创文明的良好风尚。该村先后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

  琼海市博鳌镇美雅村

  美雅村位于万泉河畔,全村有25户、81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启动以来,该村一是进行了全方位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将村庄打造为精品乡村旅游区,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二是通过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实现户户通水电、处处通广播电视电话信号;三是积极开展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健全村文化活动中心、健身路径、篮球场、露天文艺演出场地等设施,组织开展农民拔河、唱歌比赛、广场舞比赛等群众性自娱自乐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四是制定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养成文明习惯,同时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坚决反对赌博酗酒、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等陋习,实现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

  文昌市昌洒镇白土村

  白土村地处昌洒镇东部,现有135户、712人。近年来,该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弘扬家庭文明新风,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开展“平安村”“无毒村”创建活动,加大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力度,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该村还及时配置垃圾桶、果皮箱等卫生设备,方便群众投放垃圾;与群众签订“包扫、包集、包整洁”的“门前三包”责任书,家家户户保持庭院干净整洁,切实解决垃圾乱倒、粪便乱排等现象。同时加强垃圾收集转运,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无堆积。在此过程中,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做好群众思想宣传引导,使美丽乡村建设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丹村

  丹村位于佛罗镇墟的西北部,东靠尖峰岭,西临龙沐湾,南依丹村港,北枕白沙河,龙沐湾景观大道从村旁穿过。全村1043户、4638人,其中党员161名。丹村高楼林立,水泥路纵横交错,形成路网,并实现了美化、绿化(18000棵绿化树)、亮化(路灯384盏),有宽敞的村“两委”办公场所、文化室两间、村民活动中心及白水曲尺湿地公园等文体设施。丹村是革命老区,也是文化名村,解放前300多人参加革命,有28名革命烈士;全村共有700名大学生,各类专业人才200多人,成立了教育基金会,编撰《龙沐湾》《丹村志》及各类书籍族谱文集11本,充分挖掘本村文化资源,培育乡土文化能人,鼓励外出成功人士回村支持农村乡贤文化建设。

  澄迈县金江镇宋岭村

  宋岭村是澄迈县金江镇的一个贫困村,人口500余人,经济收入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发展一度非常落后。近几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村群众的无偿投工投劳下,人居环境大为改观,美丽乡村建设得有声有色。该村通过创新村务管理的方式,用“美丽宋岭和谐家园”微信群打破空间上的阻隔,把在全国各地务工的村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村庄发展积极献言献策献力,大大提高村务办理效率。专门成立了宋岭山水合作社,采用“互联网+三农+公司”模式,促使各个产业从工艺路线、商业模式、产品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珠宝产业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农业观光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村民就近就地就业,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收。

  屯昌县乌坡镇内林村

  内林村坐落于屯昌县东部地区,全村74户、385人。自2011年创建文明生态村以来,全村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创出一条“变脏点为亮点,以环境促发展”的文明生态村发展之路。为进一步加强文明建设,乌石坡村“两委”班子把相关制度落实到人,与农户签订“三包”制度,要求做到爱护绿化、净化村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同时还通过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公民”等评选活动,加强对群众的教育,以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来营造优美、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使文明生态村建设效果得到长期保持。建设文明生态村不仅使村容村貌发生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群众摒弃生活陋习,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

  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

  本号镇位于陵水西北部,国家森林公园——吊罗山脚下,是适宜种植荔枝、龙眼、槟榔、橡胶等热带农业作物的绝佳之地。文明村镇创建过程中,该镇加强领导,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展卫生整治,缔造优美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规划打造特色产业。同时,多措并举维护社会和谐,努力打造平安本号,一是组织专职治安巡防队联合各村委会实行巡防管控,镇主要领导主动带头组织人员夜间巡逻田洋。二是充分发挥综治网格调解职能,及时排解社会矛盾纠纷。此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美德教育,通过横幅、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地开展宣传教育和思想工作。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南冲村

  南冲村是一个黎族同胞居住的村庄,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槟榔、冬种瓜菜等经济作物及外出务工为主。经过统一的工作部署和村干部的宣传发动,村民们认识到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的必要性,如今大家全力支持精神文明村建设创建小组的工作,为南冲村全面建成全国文明村镇提供了强大的群众基础。该村通过文明生态新村的建成,大大改善了群众的人居环境,同时,良好的人居环境又促进了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群众主动参与制定村规民约,制定卫生、劳务等各种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做到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抓,实行家禽家畜圈养,居家清洁整齐,垃圾及时处理,促使农村管理规范化,提升了农村的品位。现在该村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寒村

  什寒村坐落于黎母山和鹦哥岭之间的高山盆地中,海拔800多米,是海南海拔最高的村庄之一,居住着黎族苗族同胞520人。近年来,琼中县委、县政府结合什寒村的生态环境、资源禀赋、民族风情等独特优势,依托“党员驿站”党建服务品牌,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建设,引领农户走上了旅游致富路。2016年累计接待游客10.3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24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3721元,较2009年的946元增加12775元,7年时间增长了近13倍,年均增长52.6%。通过深入挖掘黎苗传统文化,定期举办周末篝火晚会,表演原生态黎苗歌舞,及举办板鞋、射弩、顶棍等少数民族传统趣味体育运动,什寒村当前已是琼中“奔格内”乡村休闲旅游品牌的代表,是游客到琼中观光旅游的必到之处。

  三亚市吉阳区中廖村

  中廖村地处海榆中线与东线高速交汇处,是一个黎族村庄,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全村面积约6810亩,共812户、3420人。2016年人均收入11036元,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和村民外出务工。一直以来,该村抓基础、强服务,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抓学习,转作风,强化班子队伍建设;抓投入,增福祉,共同创建文明家园;抓党建,促发展,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将党建与村建相结合,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文明村镇建设结合,始终坚持党建统领、民主管理、多方监督的治理环节,保持中廖村“四无”村庄优良传统。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村、省级五星级美丽乡村、海南省小康环保示范村、中国休闲美丽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

  三亚市海棠区北山村

  北山村位于海棠区中部,是一个独具风貌的黎族同胞聚居村落。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188户、949人。当地民风淳朴、村民生活安定幸福、黎族风貌保存完整,阳光、田园、水库、青山、森林等生态要素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该村生态环境优美,每年8月至10月在北山田洋常年有上百只白鹭休憩于此,成为极佳的观赏景观。此外,该村还常态化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修村规民约,树立家风家训,提高村民道德素养;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每月至少一次开展以传统文化、家庭教育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加大文化建设力度,组织开展“三月三”等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组建村卫生服务队,为全村提供卫生服务,建立定期评比卫生家庭制度。

  儋州市兰洋镇南罗村

  南罗村位于兰洋镇南面,距镇政府约5公里,有65户、238人,其中党员6名。该村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且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村容村貌整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启动以来,该村不断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规格打造南罗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配套了文体场所、爱国广场等设施,并对场所周围环境进行了美化、绿化和亮化,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该村还借助葡萄农庄和淡水龙虾养殖基地的农业观光、体验活动吸引游客,通过举行黎族民歌大赛、黎族舞蹈、黎族竞技项目、黎族美食等活动,加深黎族特色民俗文化的挖掘,形成了黎族文化产品体系,打造了集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黎族美丽乡村。

  琼海市嘉积镇

  嘉积镇是琼海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琼海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区总面积196平方公里,总人口19.8万多人。近年来,嘉积镇委、镇政府紧紧围绕琼海市建设“产业强、城乡美、百姓富、社会和”的海南东部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强硬件,打基础,提素质,树形象,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和社会各项事业繁荣进步。该镇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活动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同时通过深入开展以“重教育、重孝道、重礼仪”和“讲友善、讲诚信、讲整洁”为主题的创建“好民风之村”和“好家风之家”评比活动,让群众在你争我赶、见贤思齐的氛围中弘扬琼海传统的好民风。

  万宁市后安镇六底村

  六底村位于后安镇北部,是一个洁净美丽、文明和谐的连片性文明生态村庄。文明村镇创建过程中,该村一是立足实际,适度超前,扩宽村内主干道,修建高标准、高质量的水泥村道;二是通过积极协商资金,建成集中供水工程;三是开展厕所建设,全面实现3个无公害化厕所管理;四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五是做好排污工作,让环境洁净化;六是引领发展,完成石葛、文开园、文田园硬化村主干道1.1公里,利用农村道路村村通工程硬化道路2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269盏,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生产难的问题;七是加大对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的改造力度,共投入53万多元用于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的绿化、新建篮球场和表演台,为基层组织建设打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空间。

  东方市新龙镇下通天村

  下通天村地处新龙镇西北部,共有4个村民小组、132户、810人,其中党员26名。2016年,该村按照要求和标准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村民人均年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一年多来,该村按照文明村镇创建活动要求,把活动做活做细做精:一是制定并实行村民环境卫生公约,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规范村民行为。二是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打造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该村充分利用节假日等契机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将“扫黄打非”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创造了连续68年无吸毒、无刑事、无集众斗殴的光荣历史。

  五指山市畅好乡草办村

  草办村位于五指山市西南部,距市区5公里,交通便利,森林资源丰富,有多片热带雨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适合多种热带经济作物生长。在创建文明村镇工作中,草办村按照村庄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近年来累计总投资150余万元,其中55万元资金用于文明生态村的巩固建设,先后修建了村文化室、卫生室、灯光球场、黎族民俗文化长廊,安装路灯28盏,实现了与村村通工程的整体衔接。该村严格执行村规民约,认真做好村庄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并与每个农户签定了《植树种草合同》,对道路卫生及绿化,实行承包制,明确责任区域,做到每条路、每段路都有专人负责,垃圾车每日进村清运。

  临高县博厚镇道德老村

  道德老村全村户数38户、178人,全村的经济收入原先主要以传统的种植水稻、甘蔗、橡胶为主,效益较低,人均年纯收入均在贫困线以下。经过这几年的文明村镇创建和产业帮扶发展,成功地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民们原先居住的旧危房也都集体整村改造,新建成了一个统一规划、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生产发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别是自2014年进行整村推进改造以来,基本实现了猪圈、粪便、柴草、禽畜“四进院”,制定了村规民约,实行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到户,同时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确保生产、生活垃圾及时清理,促进了人与环境的和谐,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实施美丽乡村工程建设、整村推进改造和产业帮扶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定安县黄竹镇白塘村

  白塘村位于黄竹镇西南部,紧邻美丽的白塘水库,内有白塘湖,环境优美,有着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系2011年县级文明生态村。过去,白塘村产业结构落后,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各方面发展都较为落后,在村党支部的积极带领下,通过几年努力,全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白塘村围绕镇委、镇政府提出的“一村一品”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热带水果产业,以莲雾、荔枝等为发展主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共种植有莲雾800多亩、荔枝500多亩、菠萝蜜100多亩,槟榔、橡胶等其他经济作物1330多亩,成为远近闻名的莲雾村。2016年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达16506元。该村还注重创建文明生态村,打造宜居环境,近期正在热火朝天地创建美丽乡村。

  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宝山村

  宝山村位于霸王岭山脚,是一个黎族村落。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该村广大干群在创建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即既要精神文明好,又要经济发展快,因此,大家一门心思忙致富、抓发展,促进了经济建设:一是注重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在旅游高峰期组织群众通过编织黎锦、摆卖土特产品、发展旅游等方式创收,逐步形成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二是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示范基地”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三是利用山林、水库、河流等有利的环境来养鹅、养鸭、养蜂及种植南药等,发展林下经济、绿色产业,带动大家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不断提升当地村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和能力,打造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旅游品牌。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番道村

  番道村位于海榆中线177公里入口约200米处,背靠鹦哥岭自然森林保护区,是个依山傍水的黎族村庄。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8712元,比全乡年人均收入高242.2元。该村黎族文化底蕴深厚,村民能歌善舞,自发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组建民间文艺队,并创作了《打柴舞》《竹排舞》《拾螺歌》等十多个民族歌舞节目,分别与台湾戈内令艺术团、台湾少数民族头目长老文化交流团进行文化交流,获得台湾艺术团的好评。该村妇女传承了黎锦织绣技艺,成立了黎锦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社员不仅多次在县里举办的“黎锦苗绣”技艺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还被授予“全县十大织锦能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荣誉称号。此外,还有两名社员被邀请到琼中中学开班传授黎锦织绣技艺。

  白沙黎族自治县邦溪镇芭蕉村

  芭蕉村位于芭蕉水库旁,全村119户493人,土地面积2048亩。在美丽乡村建设之前,村里环境卫生脏乱差,产业层次偏低、结构不优,农民人均收入远低于镇里的平均水平,全村119户有42户是贫困户,是当时远近有名的贫困村、“光棍村”“垃圾村”。2012年,芭蕉村被列入白沙县“美丽乡村计划”,采取“农户出一点、政府出一点、银行贷一点、集体补一点”的形式,共投入3000多万元为每户建设具有黎族风格的二层楼房。2014年1月,芭蕉村“美丽乡村”建成使用,同年被省环保厅命名为“海南省小康环保示范村”,2015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017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陈蔚林

  图片/本报记者 陈元才 武威 王凯 张茂 苏晓杰



  
海南省美丽乡村(共享农庄)建设研讨会海口举行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12月10日消息(南海环境保护局
海南累计1.7万多个自然村创建文明生态村
  海南日报海口12月4日讯 (记者 陈蔚林)瓜果中新网海南频道
美丽乡村 万宁溪边村美景如画
  万宁溪边村,尽赏大片灿若云霞的三角梅,中新网海南频道
我们的校园越来越美了
  万宁北大镇禄马学校大华寮村教学点,中新网海南频道
海口大坡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近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中新网海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