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两岸诗会启幕 岁末海南化作诗歌的海洋

29.12.2014  19:17

      原标题:在海南,每个地方都充满诗意

      12月26日晚上,2014两岸诗会桂冠诗人颁奖典礼上的儿童诗歌朗诵表演。

      吉狄马加彝族诗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代表性和有影响的国际性诗人,已在国内外出版诗集文集四十余种。多次获国家文学奖和国际文学奖项。其作品单行本被翻译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意大利文、德文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

      汪启疆台湾著名诗人,国际有影响的著名海洋诗人。曾获台湾文艺金像奖、2000年中山文艺奖、著有新诗集、童诗、散文集及报导文学共九册,为海峡两岸的诗歌艺术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2014两岸诗会的启幕,让岁末的海南又一次化作诗歌的海洋。

      60余位海内外华语诗人代表从香港、澳门、台湾及大陆各个省份云集而来,用诗歌艺术勾勒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美妙画卷,共诉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从“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到“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2014两岸诗会的启幕,让岁末的海南又一次化作诗歌的海洋。60余位海内外华语诗人代表从香港、澳门、台湾及大陆各个省份云集而来,用诗歌艺术勾勒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美妙画卷,共诉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

      一如往年,诗会评选诞生的“桂冠诗人”成为盛会焦点,著名诗人吉狄马加、汪启疆、汪国真、江非手捧奖杯,将彼此对祖国、对海南、对诗歌的热爱娓娓道来。

      诗意融于海南生活之中

      这已经不是汪国真第一次来到海南,碧蓝的海水、和煦的海风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水汽都为他的再次造访营造了“归乡”的氛围。对这片从来都是敞开怀抱的土地,他直言:“在海南,我去过的每一个地方都充满诗意。”不论是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还是淳厚古朴的风土人情,都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而这一切亦无一不是唤醒游子乡情的故土印记。

      而祖籍山东的江非,多年前便离开了成就其诗歌的齐鲁大地,来到当时几乎全然陌生的海南,可如今,他已经可以面对镜头自如地说出,“我就是海南的诗人。”对于“诗意海南”他有更深刻的理解——那温暖而并不直射的日光,给人以生命的激情,而这种激情就是诗意最本质的东西。因为,诗歌是最直观的纯粹的“激情的释放”。

      在他看来,海南自乡野小道上的一草一木,到现代都市的一楼一车都带着蓬勃的生命,整个岛屿的布局都诗意盎然。“可以说,诗意在这里释放的领域十分开放,突破了单纯的文字性的表达,融入了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江非认为,全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诗意地活着”,而海南民众的这份优越与生俱来。

      或者正因时时处处生活于诗意之中,近些年,海南诗歌创作异军突起,这支被誉为“诗歌海军”和“海拔诗群”的创作队伍,形成了中国诗坛独有的诗歌地理现象。在此次诗会中,李少君、远岸、张伟栋、李孟伦、潘维、雁西等著名诗人就作为海南诗歌创作领域的杰出代表,与海内外华语诗人代表围坐畅谈诗歌创作之道。

      而在“桂冠诗人”的颁奖典礼上,江非所作的《故乡》亦被轻声吟诵——天空,你在玩什么/一个圆形的骰子/还是一个滚动的盘子/你的玩具是什么/有什么美好的颜色/天空,你的故乡清白/如一条鱼/如雨下在我的故乡/你的玩具是一条回家的鲑鱼……

      这份自在闲适的、泉水一般清甜的乡愁,离了静谧温软的海南山水又可从何孕育而来?一呼一吸之间,它们静静地在千余名观众的心头荡漾。

      诗歌当服务人民享誉国际

      有人觉得诗意很近,有人却觉得诗意在若即若离。没有观点交锋,何来火花四射?在诗会正式启幕的第一项主题活动——高端论坛中,吉狄马加就提出,站在经济发展一路高歌、人文发展相对滞缓的十字路口,中国人赖以生存的美学精神主张应当得到更多突显,让每个人的生活与心灵更多地充满丰盈的诗意。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是否应该用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诗歌传统给更多的人带来精神慰藉?”他将问题抛出,引起反响无数。有人认为,诗歌并非物质食粮,在一个人饥寒交迫之时形同无物;也有人认为,古往今来多少君子儒士便是以诗歌抒怀励志捱过苦难生活。

      那么,诗歌乃至文化之于当代中国,究竟应该如何衡量?汪启疆认为,一个世界大国注定是一个文化大国,只有文化大国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世界大国。诗歌在推进国力强盛的进程中应当占有一席之地。他举例,中国被翻译至外国传播的诗歌大多集中于唐宋等几个盛世,由此,文化与国力相辅相成的佐证可见一斑。

      汪启疆还记得从军时长辈的一句箴言——军舰只要出海就是作战。海上风云变幻莫测,即使前方没有敌军,也需得如同对待真正的战争一般随时做好完全的战斗准备。因此他以为,无论诗歌在当代中国的地位如何,每一个诗人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本身的时间还剩下多少,在余下的时间里对自己的仰望和预期又是什么,以在无端的变幻中做足心理上的成熟和预备,为诗歌的繁茂生长而战。或许诗人的本质和强度,将可能化作诗歌的本质和强度,进而凝聚成为整个国家发展的本质和强度。

      可喜的是,论坛中,与会嘉宾和诗人受到启发纷纷达成共识——中国的诗歌文化不应仅仅沉寂于默默无闻的一小片土壤。两岸诗人应该携起手来,创作更多更好更富正能量的诗歌作品加以传播,并逐步在华语世界建立起能与其他语言世界的美学体系进行对话交流的平台,让中国诗歌服务于群众,享誉于国际。

上一页 | 1 2 | 下一页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