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总理报告里的“海南落点”

06.03.2015  17:10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政府不唱‘独角戏’”、“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业蔚然成风”、“众多‘创客’脱颖而出”……5日上午,就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各种传播形式广为人知之后,其中的精彩词句迅速成为众多网友关注的焦点。

  不过,作为一名从海南来到北京,并有机会在人民大会堂聆听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记者,我更关注的是总理所作的这份工作报告和海南有什么关系?其实虽然这份报告里面没有提到“海南”两个字,但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和海南有关,都能够在海南找到落点,接下来记者一一解读。

   关键词:海洋强国 海洋强省

   报告原文:

  我国是海洋大国,要编制实施海洋战略规划,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妥善处理海上纠纷,积极拓展双边和多边海洋合作,向海洋强国的目标迈进。

   海南落点: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海洋大省海南的发展重点自然也离不开海洋。早在2013年7月,海南省委常委会就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定》。这份《决定》阐明了加快海南建设海洋强省的重大意义,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明确海洋产业发展方向,即: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做大做强临港工业;支持发展南海油气业;加快发展海洋旅游业;积极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同时,《决定》还提出了加快推进海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控制能力、加强海洋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并从完善海洋法规,科学制定海洋发展规划,推进海洋工作开放合作,推进重点海洋项目建设,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加大税收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成立省海洋发展领导小组等多方面提出强化保障措施。

  在今年的海南两会上,新任省长刘赐贵再次提出,要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不断壮大海洋经济规模。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扶持水产良种场建设,打造全国热带水产苗种繁育及供应基地。以洋浦开发区和东方工业园为主要载体,加快建设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制定海洋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海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家海洋公园等旅游项目,科学论证和实施离岸填岛项目,扶持发展海洋运输、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等海洋工业。

   关键词:“一带一路”桥头堡

   报告原文: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

   海南落点: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新形势,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合作的重要战略。海南具有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在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服务好“海洋强国”战略过程中,理应有所担当、发挥重要作用。

  6月20日上午,省政协在海口召开“打造海南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专题调研启动座谈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提交了《把海南建设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服务合作基地”的建议》的提案,建议把海南建设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海服务合作基地”。他认为,无论是从战略地理位置、经济基础,还是从军事、外交实际操作层面来考虑,海南不仅应成为我国挺近南海的“桥头堡”,更应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独特定位,成为推动中国-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基地。

  海南省省长刘赐贵认为,海南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海洋强国,为海南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则表示,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海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同时更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海南下一步将继续用好国家赋予国际旅游岛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开放一切可开放的领域,主动开展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充分发挥侨务资源优势,积极承担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