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丝路”文化 发展海洋游成海南新契机

26.11.2014  12:56


碧水蓝天的西沙永兴岛

  为推动国内旅游及出入境旅游,贯彻落实“丝绸之路经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我国将2015年确定为“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

  丝绸之路并非只是一条路,而是对中国与西方古时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经过海路到达西方的路线,这就是人们所称的海上丝绸之路。其实,海上丝绸之路比陆上丝绸之路出现得还要早。海上丝绸之路发轫于秦汉,延绵两千多年,是联接古代中国和中亚、波斯以及欧洲、非洲和东北亚地区的海上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动脉。其中,南海段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线段,海南则是联结海上丝绸之路远洋航船的极为重要的中转站。搭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顺风车,拓宽海南旅游发展局面,成为当今海南一个重要的机遇。

  海南是重要中转站

  在从2012年开始的海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发现,海南拥有大量的古代遗址、水下文物、历史建筑、古代村落、古代港口等。无论是现存的历史文献,还是天后宫与会馆的石牌、牌匾等事物,这些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都足以向世人证明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一个中转站,一处重要的交通枢纽。

  《新唐书》中记载的航线中就明确提到了海南两处地点,潭门渔民自古流传下来的手绘航海图《更路簿》也证明了海南渔民对开辟南海海上航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三沙海域大量的沉船遗迹,以及从西沙水下发掘的两百多件宋代文物,这些发现一方面说明海南当时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中转站、避风港和补给港,同时也证明了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拥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位于三亚海棠湾的藤桥古墓群也是古时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佐证。早在隋唐代时,中东一带阿拉伯各国的穆斯林人开始驾船跨越印度洋,经我国南海到达泉州、广州一带经商贸易。当时的海南岛南部和东部正处在这条航线附近。陵水湾在当时正是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品补给站,来往的穆斯林商人经常在此休息甚至定居,有些在航海中去世的穆斯林商人也安葬在这海附近。这些古墓的存在,证明了当时的海南是海上丝绸的必经地之一,是此经商的穆斯林商人的主要集聚区。

  引领中国海洋旅游

  “海南要做好海上丝绸之路的旅游文章,发展海上旅游是非常重要的。”琼州学院教授黄丽华认为,海南应该把海上旅游做好,推动邮轮旅游,并发展帆船、帆板、冲浪、垂钓等海上运动及相关的海上娱乐项目。

  “三沙市作为南海第一大城市,在海南发展海上旅游的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黄丽华说,目前,若要发展旅游,三沙的接待能力还远远不足。她建议,下一步,三沙可以在太阳能利用、海水淡化、海洋工程建筑业等方面有所发展,并开发出一些酒店、文化娱乐场所、医院、保健中心、小型的直升机起降场等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现在很多人都说,出国容易去三沙难。其实,三沙旅游市场非常大,很多游客十分渴望到那里去看看。如果三沙的海上旅游发展起来了,那么海南的旅游市场也会随之拓宽。”黄丽华表示,要发展三沙的海洋旅游,海洋生态保护、海上救助、航线管理等工作也十分重要。

  黄丽华还认为,开发出类似于重走海上丝绸之路、重走郑和下西洋之路的特色线路,也是一个非常能够吸引人的产品,通过这个线路重走的特色旅游产品,能够让游客进一步感受到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和意义。

  也有专家建议,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之旅也十分值得挖掘。如三亚海棠湾的藤桥古墓群、潭门渔民世代流传的《更路簿》等也可以融入到海上丝绸之路的旅游产品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