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市黎族传统工艺工作站:黎锦出新
文\\见习记者 李豌 海南日报记者 张文君
红蓝绿等六种黎族经典人纹色块组成的魔方、身着蓝黑色黎锦与同色系绸缎搭配礼服的换装娃娃、搭配中国风木质底座的黎纹团扇……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东方市东河镇政府黎锦大楼里,东方市黎族传统工艺工作站正在举行“锦裳黎语新时尚 非遗文创美生活”文创产品展销活动,活动现场陈列的多种黎锦文创产品吸引不少市民前去观赏。
工作站设计的魔方、团扇和换装娃娃等部分文创产品。黎铭虎 摄
自2020年6月成立后,工作站在对黎锦开展文化内涵研究、技艺发掘传承的基础上,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为重点,推陈出新,改良传统制作工艺,创新设计文创产品,寻找产业化推广的可能性。今年3月,东方市黎族传统工艺工作站被海南省工信厅认定为海南国际设计岛文化传承类示范基地。
探访村寨,推动黎纹“数字化”
“这是我新设计的一把伞。”6月9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创意设计学院教师、工作站负责人杨丽刚走进工作间,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毕业生、创意设计团队成员蒋思晴便向杨丽展示最新设计的一款红色系黎纹雨伞,伞上分层次分布着折线、几何等形态的黎族经典纹样。
这些纹样来自工作站的“数字纹样库”。2年来,工作站人员深入当地黎村,通过拍摄和收购黎锦的方式,从老一辈民间黎族织娘手中,收集了一批传统黎锦纹样。
6月11日,杨丽向前来参观的小学生介绍黎族藤编技艺。蒋思晴 摄
“收集后,我们根据照片,用电脑绘图的方式,将黎锦纹样‘数字化’。因为东河镇是黎族美孚方言支系的聚居地,所以我们主要收集的是美孚黎锦纹样。”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创意设计学院毕业生、同样是创意设计团队成员的黎铭虎介绍。
收集的过程并不容易。“黎锦工艺复杂,一位织娘织一条锦所花费时间可达数月,如果要用几条锦制成一条筒裙,花费一两年时间也很正常,比较珍贵。如果沟通不畅,织娘就不愿意把锦拿出来给外人看。”杨丽介绍,她是山东临沂人,从小在东北长大,2008年从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海南工作,由于语言不通,增加了沟通困难。
杨丽还记得自己刚开始进村时屡屡碰壁的场景。“没别的办法,就是一趟趟地去,什么时候织娘愿意把用来存放衣服的那个藤箩筐拿出来,什么时候才算拜访成功。”
东河镇人大原副主席符玉菊是当地人,从小喜欢织锦,工作后经常接待黎锦考察团队。看到杨丽的困难后,普通话较好且熟悉各村织娘情况的符玉菊主动帮助,担当翻译,使得杨丽等工作站人员在搜集到更多黎锦纹样的同时,也更清晰地了解到每种纹样的含义。
符玉菊正在进行黎锦絣染。黎铭虎 摄
2021年,符玉菊退休后,便全身心投入到黎锦技艺传承和传播的工作中来。
守正清源,创新产品“亲民化”
“海南天热,最好再加一层防晒黑胶。”看过蒋思晴设计的雨伞后,杨丽给出了调整意见。
年轻化、时尚化、实用性、普及性,工作站这支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和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师生为主的创意设计团队,在传统经典黎族纹样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设计团队优势,不断探索推动设计研究,实现当地元素与当代生活的融合,促进传统工艺走进当代生活。
一方面,从现代布艺发展角度出发,受海南气温高和手工织造传统等现实条件影响,黎锦植物染色后,颜色易发乌发灰且固色效果不佳,染料味道也较为明显,为此,设计团队积极推进固色实验,并从艺术专业角度确立植物染色色阶。
设计团队还以黎锦常见的红、黄、蓝、绿、板栗色五种颜色为基础,为每个颜色制定五到六个色阶,最终形成一套黎锦色谱。“就像是你去选布时,店家会提供色板一样。”杨丽进一步解释。
纺线上,设计团队进一步尝试在传统纺线中增加金线、夜光线等不同的纺线,更显黎锦绚丽之美。
纹样上,设计团队以“数字纹样库”为基础,充分发挥创意设计能力,对传统纹样提取重构,用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颜色及纹样搭配方式,创新一批黎锦纹样,并且每年对纹样进行更新。除应用于黎锦的纺织工艺外,还据此开发耳环、项链、戒指、背包、换装娃娃等30余种文创产品。
“这样一来,黎锦文创实现了‘小件化’‘亲民化’,织娘织一条锦可以制作许多件,成本大大降低,物美价廉,容易打开销路。”杨丽说。
分工合作,培育发展“产业化”
“小时候也跟着妈妈学,但平时干农活、打工很忙,一直没有织过。”东河镇东方村的“80后”符美香,在多次参加培训后,重拾儿时记忆,如今已是工作站的一名织娘。
在非遗研究领域专家、黎族纺染织绣技艺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协助下,自成立后,工作站面向东河镇20至40岁的青年传承人、黎锦从业者,开展黎族织锦青年骨干培训、黎族织锦推广培训、黎锦织染(手工)技艺推广计划培训,普及黎锦知识、指导绘制黎锦纹样、传授织锦技艺等。一节又一节课过去,工作站逐渐发掘出数十位织娘,其中不乏“80后”、“90后”。
考虑到从零起步培养一位纺染织绣全能的织娘难度较高,且单人完成全流程效率较低,既不利于产业化,也不利于织娘增收,杨丽打算尝试细化工种,拆分工艺流程,可以由一位织娘专门负责一种工艺,这样就将黎锦制作过程分工化、流程化,或许更有机会实现产业化。
秉承传统、传承、传播的理念,工作站目前正在东河推动建立一个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将来以此为依托,联合本地织娘,把各式各样的黎锦产品推向更大的市场。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