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默:从全球视野看中共形象新变化
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访问丹麦期间,参加了“欧洲学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国际研讨会”并发言,主办方是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和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李世默在研讨会上做了题为“从全球视角看中国研究的新动向和中共形象的新变化”的发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国外直接与海外中国学学者面对面交流,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也许这标志着中共正自信而开放地走向世界。
观察者网全文首发,以飨读者。
欧洲学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国际研讨会(视频截图)
现代西方的中国学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代际的变化。第一代是历史主义流派主导的,第二代是意识形态至上流派所主导的。当代西方对中国的认知,不论是学术界或大众媒体,都深受这两大代际流派的影响。
我认为,当下,海外中国学正迎来新的一代,即第三代。第三代中国学发端于新的形势背景下,研究方法和取向都不同以往。这一代流派的演进,将推动中国学从基础结构上发生转型,并使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产生决定性影响。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意义深远,作为中国政治治理模式的核心,中共将有能力深刻影响中国学的结构和方向,并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国际形象。
首先,我们稍微回顾下历史。
现代中国学研究的第一代,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以史景迁、傅高义等杰出学者为代表。他们用历史主义的语境研究现代中国,研究方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研究领域涵盖了中国的政治、历史、社会状况和引领中国现代史的领袖人物。这些研究,为人类知识宝库增加了新的瑰宝。
中国学的第二代,始于1989年,在后冷战时代的意识形态狂热中诞生。这一时期的研究,被历史决定论引入歧途,陷入自由民主或专制独裁的意识形态两元对立。在研究取向上,强调政治立场先行和意识形态挂帅,目的只有一个,即证明中国的政治制度必然崩溃。在研究方法上,则十分类似美国竞选中常见的“敌情研究”。可惜,这一代流派的研究一再被中国成功发展的事实证伪,备受质疑,如今摇摇欲坠。我预判,这一派的未来前景极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