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高度评价海口湿地保护修复
专家高度评价海口湿地保护修复
那央湿地的冷泉、河流、沼泽、荷塘、草甸等奇特自然景观形成一道亮丽风景。 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本报8月24日讯(记者祝勇 实习生杨育存)8月23日,第三届海峡两岸湿地保护交流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台湾湿地保护学会专家学者,海峡两岸在校学生代表,共80多人参加。与会专家高度评价和赞扬了海口市的湿地保护修复工作,认为海口市的湿地保护修复工作重视程度高、行动快、工作实、成效显著。
据悉,本届研讨会以“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湿地保护”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其中,中国湿地保护协会理事、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明祥以“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海口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为题作了主题报告。报告详细阐述了党的十八大、特别是2016年《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颁布以来,海口市在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湿地资源调查分析、湿地资源保护修复、湿地宣教志愿者服务、湿地保护修复规划等方面做出的工作,并以此总结经验交流借鉴。
“目前,海口湿地保护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开展,相关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相继成立了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和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建立了专门的湿地志愿者队伍,海口市人大常委会还出台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张明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海口的湿地保护经验得到国家林业局高度认可,今年3月14日,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将《海口市人民政府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工作实施方案》等三个文件向全国林业系统印发,为各地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提供学习借鉴。
来自台湾湿地学会的陈章波先生对海口市羊山湿地的保护和农业发展的结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对比台湾乡村湿地保护、乡村湿地文化阐述了个人观点。会上,海峡两岸的湿地专家就此问题开展激烈交流,并提议该话题可成为下届研讨会主要议题,重点探讨湿地保护与乡村产业结合、传统智慧传承等问题。
海峡两岸湿地保护交流研讨会是海峡两岸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经验交流的民间主要会议,由中国湿地保护协会与社团法人台湾湿地学会共同发起,2015年在中国成都举办首届研讨会并签署民间合作备忘录,其后第二届于2016年在台湾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