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究撒谎之责何谈诚挚道歉

16.06.2014  10:25

  鹤岗市追究了放错题事故的责任人,却只字未提对调查发布撒谎信息责任人的追究。这样的道歉缺乏诚意,很难让考生和公众满意。

  昨天,鹤岗市第三中学和鹤岗市招办就8日发生的高考英语听力放错考题事故,向社会和考生表示诚挚歉意,并通报了处理结果。

  今年高考,湖北应城和黑龙江鹤岗一南一北均发生英语听力放错考题现象,不仅事故情况相似,连官方回应态度都如出一辙:都是在高考后多日,不断有考生反映后才公开,相关调查和回应迟滞拖延,甚至前后矛盾,引起考生不满和公众质疑。

  根据舆论一点点“挤出来”的真相,放错题的原因逐渐清晰:按考试流程,考试开始前,播放员用往年高考试题检测设备,但没按规定删除测试音频,并在正式考试时误操作。这也解释了为何会出现试题“穿越”的现象。

  事故原因似乎很简单,但能因此就把责任都推给播放员和监考人员吗?播放员固然有直接责任,但听力考试缺乏监督和纠错程序,出现差错很难发现,只能靠考生提出,这本身就是很大的漏洞。不同地方和其他考试中都发生过类似事故,说明程序漏洞不容忽视,存在影响考试公正的现实隐患。如何消除类似隐患,需要认真调查,追溯原因,补上漏洞。

  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6月8日错放事件发生后,却未见招考部门发布任何情况,只有考生私下反映。就此,黑龙江省招考办和鹤岗市招生办曾通过媒体否认放错题,称是个别考生精神紧张听错了。但随后的调查表明,在场考生都听到了大喇叭里“题目放错”的通知,并且考试时间也延长了。正是这种前后矛盾的回应,引起了更大的不满和质疑:为什么要隐瞒真相?

  高考考场上放错题,2000余考生受影响,怎么可能悄无声息就瞒过去了?当地有关部门不及时公布真相和处置情况,是认为事情不重要、影响有限,还是觉得事关重大,怕公布了影响太大?无论如何,他们误判了形势:低估了公众对高考公平的关注度,高估了自己控制舆论的能力。

  根据通报,鹤岗市追究了放错题事故的责任人,却只字未提对调查发布撒谎信息责任人的追究。这样的道歉缺乏诚意,很难让考生和公众满意。检查考试组织程序的缺失,及时补上漏洞,无疑非常必要。但某种程度上说,对事故的隐瞒和撒谎式回应,对高考公平性和公信力的伤害,并不亚于一次“错放”事故。信息公开和政府公信力不改善,人们不知道还有没有未被公开的高考事故,也不敢保证未来还会不会发生类似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