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舌尖上的中日两国交流

26.05.2014  19:25

  中新网5月26日电  《舌尖上的中国2》在中国热播,在这个纪录片中,美食与乡愁、亲情产生了紧密的关系。日本新华侨报26日刊文称,在中日交流史上,美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桥梁和渠道,美食为两国民众了解对方国家提供了最直观和最深刻的素材。

  文章摘编如下:

  美食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餐馆。餐馆外面招牌上的汉字和菜单,是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第一印象。早期的华人出国主要是靠“三把刀”,菜刀、理发刀、剪刀是他们谋生的工具。当前中国有约5000万华侨华人分布在全球各国,正是他们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

  在日本,“中华料理”四个字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已经成为日本民众日常饮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只是在日华侨华人会做中华料理,还出现了大量专攻中国菜的日本厨师。早年,日本的中华街的中国菜多以广东菜为主,长崎新地中华街则主要是福建菜。近些年来,来自中国东北等地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东北菜馆在日本也很多。

  被称为“四川料理之父”的陈建民(1919-1990)曾在NHK的美食节目中展示四川料理的魅力,受到广泛关注。陈建民还打破了中国传统“偷精学艺”的师徒体制,1966年在日本开设惠比寿中国料理学院,为在日普及中国美食文化作出巨大贡献。

  在当前的日语中,“麻婆豆腐”、“回锅肉”、“青椒肉丝”等中国菜的发音与中文几乎完全相同。2003年,NHK还推出了电视剧《麻婆豆腐的老婆》,其原型就是陈建民与其子陈建一。从中可见日本社会对中国美食的喜爱。

  在日本的中国菜大概有东、西、南、北四大菜系。“”,主要是指上海菜,代表性的美食有八宝菜、小笼包等;“西”,主要是指四川菜,主要有麻婆豆腐、干烧虾仁等;“”,主要是广东菜,主要有虾饺、叉烧等;“”,主要是北京菜,包括北京烤鸭,炸酱面、水饺等。

  反过来看,日本料理也是日本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当前,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分布着大量日本料理店。

  日本料理在中国受到广泛欢迎,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日本料理以米和面为主食,且餐具为筷子而非刀叉,中国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其次,追求时尚好体验异国风情是消费者尝试日本料理的原因之一。调查显示,当前日本了解的消费者主要是25-45岁的中青年为主。第三,日本料理给中国人整体的印象是健康、营养、美味,这种平衡膳食类型的料理受到注重养生人群的欢迎。

  民以食为天,美食中蕴含着人们的太多情感。中国人和日本人都习惯于在饭桌上交流感情。中国菜和日本料理都成为两国民众相互了解的平台。当政治交流、经济交流不容易推动时,美食依然为中日交流默默地开启着一扇窗。(蒋丰)


相关报道:李小林访日否认是“密使”:只为推动中日民间交流
                    中日部分民间交流重启 被称有助于改善紧张关系
                    中日交流面临停摆危机
                    中日官方及民间交流正面临停摆
                    钓鱼岛危机升级 中日官方及民间交流正面临停摆
                    温家宝倡议建中日韩三国核电安全交流与合作机制
                    新华侨报:中日交流需要更多的“冯小刚
                    日本希望加强中日民间交流 将完善接待环境
                    香港文汇报:中日世代友好 希望在青少年交流
                    中日民间剪纸作品展交流会举行 日艺人赞中国剪纸
                    日本新华侨报:中日青少年交流的特殊意义